第五百九十四章担子

大明宗室 孤君道 1883 字 11个月前

“另,追封徐公宁沪伯,世袭宁沪男爵三世,降爵后再袭三世。”

三司堂官起身承命,朱弘昭看向一旁头系孝带的陈于镜,道:“陈爱卿陪朕走走。”

“臣遵旨。”

中院朝外走,朱弘昭又是一叹:“爱卿,徐公可有遗愿?”

陈于镜从袖囊中取出折子递给曹化淳,再转递到朱弘昭手里,翻开扫了一眼朱弘昭便驻步,落款是四月二十五

,是在洛阳时写下的遗奏。

徐光启请求他照顾徐家,徐家子弟再无进士,只有一个荫官知县。徐光启留下的盘口太大了,整个西学体系就是徐光启一个撑起的,云间几社也是后来居上的政治团伙。

徐光启的衣钵将是一笔极大的政治资本,还有他留下的近百万家财,他担心徐家子弟守不住还如王家那样被人坑害作弄成为笑话。大明朝的官员除非家里有钱,不然不收各种孝敬就得饿死。

徐光启虽然出身平民,可也不缺钱。去年变卖家产、借贷买了扩土宝钞三十万股,算市价此时价值就接近百万。

尤其是徐光启的衣钵,他很清楚自己衣钵传人这个帽子的重要性,朱弘昭也知道。其他辅相死了追封一个男爵就能搞定,徐光启将如王阳明一样,会不断被追封。而他的衣钵传人,也会越来越值钱。

所以徐光启将家产拆分,贡献皇室二十万股。

扭头看陈于镜,朱弘昭对躬下身子的陈于镜道:“徐公是我大明西学第一人,爱卿也该理解徐公的心愿。徐公给你的两条路,也是朕给你的两条路。好好想想,徐公的担子不好接,若有恒心三月后来侍从司,若没有就卸了钦

天监的差事,改学政官。”

“徐公进献的二十万股,朕也不白拿。以五十万购买,这钱重修高桥学堂,改建为玄扈书院。上海县…改名高桥县。”

陈于镜一门心思扑在天文、历法上,对接徐光启衣钵的担子并不怎么上心。可除了他,徐光启再找不到其他合适的人。

孙元化也好,侯峒曾兄弟、夏允彝、陈子龙都好,都不如自家人来得好。

见他迟疑,朱弘昭道:“好好想想,西狩三千里路途,徐公如此高龄,却不带家属门人弟子,偏偏带着你。”

朱弘昭说罢就走,这种事情逼不得。陈于镜是个意气人,可以为了报父仇去吃苦练武,可以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顶着国法制裁带着私兵去报仇干仗,自然意气上来也敢甩袖子不干。

简白来说陈于镜是正统的读书人,读书读傻了,读到心念纯一,是因为爱好才在钦天监做事。若不是钦天监有足够先进的天文设备,这位可能早就辞官回老家做学问、教学生去了。

曹化淳跟着离去时,给张同敞打个眼色。

张同敞对陈于镜拱手:“陈监丞节哀,徐公所托干系

重大,还请慎重。”

西学第一人的衣钵,谁能拿到这个,妥妥的相府堂官待遇。

给谁都是给,可西学一系势头猛烈,其他人掌舵,远不如陈于镜好控制。

就这么简单,这是徐光启私念所在,也是为他的门人弟子考虑。其他人执掌,失控后倒霉的是他西学一系。

朱弘昭急着来给徐光启定下爵位,这东西以后还是要追封的。可眼前给的高了,必然会成为先例,为以后三司堂官的滥封开一个坏头。

可如果相府坚持,追述徐光启功勋还有成就,那必须给一个眼前的高爵位。所以朱弘昭早早来,表明自己的态度:防着你们呢,别惹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