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刺史绝对是一方诸侯,能成为一州之长绝对是重任,难怪高顈会这样开心,这充分说明文帝对高顈还是很看重的,高顈也从太子之争中走出来,虽然距离皆大欢喜还言之甚早,却是一个好的开头。
“大伯呢?我要去向大伯道喜。”
“他去吏部还没回来,嗯,你怎么回来了?什么情况?”高顈就是高顈,随即就反应过来高冲不应该出现在这里。戍边的将领,除了每年的探亲假之外,只有公干才能回京,要不然就是大罪。
“回禀伯祖,孙儿是给乐平公主祝寿来了,去年孙儿走的时候,宇文娥英邀请孙儿今年给公主祝寿,所以孙儿赶回来。因为路途遥远,孙儿没能赶回来给伯祖祝寿,请伯祖原谅。明年伯祖寿辰,孙儿一定想办法回来。”
高顈的寿辰在上半年,那时高冲刚到营州,想休假也批不下来,但是现在为乐平公主前来祝寿,这件事就有些拍马屁之嫌,所以高冲要想高顈请罪,虽然不是高冲的错误,但是事实如此。
高顈道:“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冲儿不过十五岁,就为国戍边,伯祖岂能怪你?快跟伯祖说说这一年多的经历。”
高冲道:“伯祖,经历以后孙儿慢慢给您说,有件事孙儿私自做主,还请伯祖惩罚。”
“什么事?”高顈很奇怪,高冲这孩子都快成精了,怎么会做出格的事情?
“前些天孙儿遇上双王杨老千岁,他要收孙儿为义子,孙儿未经伯祖同意私自答应,请伯祖惩罚。”
收干儿子,这种风气在南北朝隋初极为盛行,就像某世族头领收了三千多个干儿子,名义上是干儿子,实则就是圈养的打手。
“杨老千岁?”高顈双眼微微一眯,别人收干儿子那是多多益善,而这杨老千岁收干儿子却与众不同,到现在为止也就收了十二个,加上高冲不过十三名。别人收干儿子用心多多,杨林收干子却要大力培养,十二个干儿子都在他账下效力,哪一个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将,高冲真要被杨
林收为义子,高顈感觉还是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