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语重数不重理。盖里,术语自明;而数,则在言外。若徒知术之为术,而不知术中有数,则数多不应。且诡谋权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倘事出不经,则诡异立见,诧事惑俗,而机谋泄矣。或曰,在三十六计中,每六计成为一套,第一套为胜战计;第二套为敌战计;第三套为攻战计;第四套为混战计;第五套为并战计”
炀帝听得高兴,有仔细追问了三十六计的内容,亏得典韦记得明白,一一背来。
“好!奇书也!”炀帝拍案叫绝。
能不好吗?
高冲在一边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感觉,这本是教给典韦用的,就是想让典韦不要只成为一名武夫,没想到却背给炀帝听,先贤地下有知会不会跳出来跟自己拼命?
炀帝道:“高冲。”
高冲急忙出班:“臣在。”
“典韦将军熟背三十六计,用于统兵上,焉能不战无不胜?你因何阻止他为将?”
高冲急忙道:“启禀陛下,典韦只是背熟,还没有理解,只会生搬硬套,无法灵活运用,所以臣不认为他能单独为将。”
吏部尚书牛弘出班:“启禀万岁,高国公编写的这部兵法,神鬼莫测,大有与先贤比肩的材质,典韦将军既然已经背熟,差的只是实际运用,臣以为,典韦将军当可为西垂守将,且,高国公所编写的兵法应在我大隋广为推广,万岁迎亲自题字,彰显我大隋猛将无敌,可比先贤。”
高冲吓一跳,真要这样做,先贤岂不真要从地底
跳出来跟自己拼命?
高冲急忙道:“牛大人好意,高冲不敢受,这些兵法都是高冲从古书中搜集而来,不敢居功,而且,在实际中运用不多,不可在军中推广,误人子弟还有拯救之道,误了国家大事,高冲万死难辞其究,陛下,万万不可。”
牛弘笑道:“陛下,既然高国公这般坚持,不如就先让典韦将军在西垂实际运用一番,为了防止意外,万岁不妨给典韦将军派一副将辅佐。”
炀帝道:“牛大人此言深合朕意,不知和人可为副将?”
“臣以为,太史慈将军即可。”
炀帝喜道:“甚好,吏部兵部立即拟公文上报朕知。”
“臣遵旨。”牛弘和高冲急忙应道。
炀帝又向典韦道:“典韦将军,你因何有名无字?”
典韦道:“启禀陛下,臣的父母目不识丁,没有
给臣起字。”
“嗯,这样吧,典韦将军与三国名将典韦重名,朕就给你起个字:典韦,字恶来,你看可好?”
“臣谢主隆恩。”
至此,谁都看出来炀帝对典韦这丑脸大汉的喜爱,由此推及,炀帝对自己的女婿高冲自然是喜爱至极,典韦可是高冲的义弟,在高冲极力推辞之下,炀帝还是启用典韦,还加上一个太史慈,当朝大臣中还有比高冲更受恩宠的吗?
宇文述笑道:“恭喜陛下又得一虎将,古之恶来,威震天下,可否让臣等一观恶来将军的勇武?”
“好!恶来,速速将你的勇武展现一番。”炀帝心中欢喜,一指殿前的铜鼎:“此鼎重三千六百斤,恶来能否将之举起?”
典韦道:“待臣将之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