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化学(三十九) 人才

“这样的人,怎么会在沛县当一个小小的主吏掾,难道这里的县令很贤明吗?”

张良很欣赏萧何,却也不理解为什么会甘心当一个小小的主吏掾。

主吏掾,在汉的时候是功曹,比较通俗的概念呢,是类似县长助理、师爷这类的,说重要,在这座小县城也是很重要的,说不重要,这样的才华留在这个小县城真的屈才了。

“沛县能发展地这么好,可得多亏了萧何!他真的很出色,再多的事情在他手里都井井有条,大家都是在他的调度下一起把沛县治理地越来越好的。”

刘邦接了张良的话,他本来没多想接的,主要是吧,这位张良实在是表现得太傲气了。

明明范增站起来的时候,他刘季就跟着站起来了,之后彼此互通姓名之后,刘季还想用自己在游侠中无往不利搭讪话术和张良多说几句,结果人根本就没多看他几眼。

傲气,太傲气了。

张良也确实不太想和刘邦过多交流,主要是吧,人的第一印象是真的很重要。

张良本人也属于游侠,但是游侠呢有两种,一种是轻侠,小混混、地痞流氓无赖也能算,另一种是大侠,真正的侠客,急公好义那种。

刘邦的表现实在是太像个游手好闲的地痞了,这印象一代入进去,哪怕之后介绍自己有正经工作,张良也有了先入为主的念头。

原本他们俩的相遇倒也没有这么落魄,现在的刘邦还是享受稳定摸鱼的生活的,没有之后的为了目标、为了生活奔波的模样。

如果没有天书的意外的话,他们本应该相遇在嬴政死亡,胡亥这个秦二世不干人事,嬴政在的时候被压制的那些蠢蠢欲动的人一下子都起来了,陈胜、吴广率先起义。

沛县倒是也起义了,正是被张良现在念叨的沛县县令。

这人没什么大用,但是胆子也小,还喜欢跟风。

陈胜之后,妄想逐鹿中原的人就变得巨多,原因很简单,陈胜、吴广二人是农民起义。

当然,有一只能叫的“陈胜王”的“狐狸”,这样的布局,如果是农民,那也得是家里有点背景的农民了。

有些存疑。

但是,不管多少人怀疑,信的人能信就行。

四处起义,沛县那时候能用的几乎没人,实权的长官也就县令一人,县丞也不在。

于是,刘邦就被请来了。

协助起义,协助到最后自己成了起义的主力军,刘邦也不想的,奈何这沛县基本上全是他的人。

但是人毕竟少,在战争中是吃亏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都很难打。

要不然孙权合肥十万给张辽八百人送的人头,也不会被大家记得那么清楚。

刘邦兵败,如同刘备、朱元璋一样,需要开始找个靠山了,人呢,在技不如人的时候,得需要沉淀,积攒实力。

沛县距离旧楚、旧魏都很近,综合考虑下,刘备投奔了楚王景驹。

正是在投奔景驹的路上,刘邦和张良相遇,当时两人可谓是一见如故、如鱼得水,大家都是反秦先锋,互相都十分欣赏彼此,甚至张良也做了刘邦这方的谋士。

哪里像现在呢,刘邦觉得张良清高,眼里看不下普通的黔首,一看就是贵族习性未改的六国旧人。

张良觉得刘邦毫无纪律性,行为散漫,不堪大用。

总之,那叫一个相看两生厌。

倒是张良和萧何彼此都觉得对方还算不错,文人风骨,才华横溢,哪哪都好。

萧何惋惜,这样优秀的人竟然因为六国旧贵族的身份没办法当秦朝的官吏。

张良也为萧何这般才学,秦朝竟然只让他当个芝麻大小的官,每天处理的都是些东家长、西家短的琐事,真是暴殄天物!

两人是相见恨晚,甚至在萧何的邀请下,张良还认真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课。

正是萧何他们没懂的玻璃,还有一些塑料的内容。

如果不是张良主动分享,沛县这群人是没有渠道知道他掌握这些知识的,但是张良依旧说了,只是为了在萧何面前刷更高的印象分。

在听到张良讲课的内容的时候,范增便知道,把人留在沛县这事,成了一大半了,剩下的就看萧何是不是个如同刘邦一样固执,非要在这沛县一亩三分地当个普普通通的黔首的人了。

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范增都不要想。

“萧何啊,你说这玻璃,能不能建造个给人住的房子啊,一定要给那些绿叶菜们住吗?”刘邦站也没站像,身子半靠着树,和萧何絮絮叨叨。

萧何听得认真,但是也抽空回复了刘邦,“或许可以,但是夏天应该就太热了,只住春秋冬,未免浪费了些。”

范增倒是对这个想法很是支持,“可以试试看,就是这玻璃硬度不知道如何,万一十分脆弱,种果蔬不怕有碎玻璃渣,住人的话,那就危险了。”

一说到有风险,刘邦瞬间放弃了这个美妙的想法,“有理,这种渣大概和刀剑的碎刃也差不了多少了,速度快点,那就是飞镖啊,自己怕是死的速度不仅很快,死状还狠凄惨咧。”

没有人,比刘邦更爱惜自己的小命。

这可是为了自己活下去,能把儿女推下车的人,让他承担没命的风险,就跟让葛朗台主动为了别人花大钱一样,休想。

上课很快就结束了,萧何和张良并肩从室内出来,他们身后是依旧在讨论的学生们。

已经下课了,但是学生们都还舍不得走,刚刚的知识学的太新了,得和同学们交流巩固一下,实在不会说不定还要就近问一下老师们呢。

“这天底下最聪明的三个人可就在这儿了。”范增一边调侃一边凑近刘邦的耳边,“你确定不举……”

大事二子还没有出来,就得到了刘邦的坚决反对,“我现在过得很好,萧何、曹参、樊哙等等,我们大家都过得很好。”

没有正面说举不举大事,但是刘邦的话已经讲得十分清楚,不愿意平静的生活被打破。

“我知道了,萧何、曹参、樊哙他们想必也是这么想的,那这个人我们必定拿下了。”

范增也不气馁,他现在对于劝说刘邦起事,是抱着一种“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每天问问,万一哪天生活重击了刘邦一拳,他想举大事呢,这也是说不准的。

范增对自己很有信心,他是个很有耐力的老人,一定会等到那么一天。

张良也对自己很有信心,毕竟这对手真的越看越一般,这沛县建造的也就这样,怎么能留得住人才呢?肯定不如他的阵营好啊。

张良想,虽然他目前是有点居无定所的样子,但是规模属实正规,秦朝都没认真管过的偏远小山村,哪里来的实力和他对拼呢?

自信张良迎来了滑铁卢,萧何听都没有听张良给他画的饼,而是干脆利落地拒绝了。

萧何并不是什么追名逐利的人,如果追名逐利,就不会选择在沛县发展,而是去郡里,去咸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