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化学(四十五) 氮

而另一方面呢,则是已经看到过那么多的皇帝,诸葛亮发现皇帝也都这样,有看不懂的东西,然后也不一定会为之努力,有不少是摆烂靠臣子的。

再加上已经知道了下一届是曹丕建立的魏国,这就让诸葛亮有种并不是很想改变历史进程的心思。

人是对抗不了天的,诸葛亮清晰地知道这一点,他自认没有那个抗拒天命的本事。

所以嘛,先去看看曹操,看看曹丕再做决定。

三国时期,像是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还有很多,他们有人也抱着这样的想法,也在偷偷地用自己的办法,从各地奔赴到曹操所在的许昌。

不过,诸葛亮虽然出发的早,嗯,因为天书直接造谣他会续命这个原因,导致诸葛亮离开家比谁都早。

但是到达的很晚,他现在还在慢悠悠地晃着呢,有人已经到许昌了。

不过,就算是谋士,都是动脑子的人,人和人也是不同的,有些人啊,嘴上瞧不起郭嘉,实际上脑子并不如郭嘉灵活。

才到许昌,就被郭嘉用三寸不烂之舌,用十分自然的态度,给骗去建立许昌自己的学校去了。

郭嘉想建立的是一所能够包罗万象的学校,从小孩子开始教,一直到孩子长大,到了长大成人,需要肩负家庭重担的时候,给孩子提供一个就职的地方。

而这样的学校,很需要老师。

来了这么些人,郭嘉就很感动,这是什么?这是从天而降的外卖啊!

郭嘉来者不拒,全都以曹操的名义收下了,而且他还私下里跟几乎所有人都贴心交流过,让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被曹操看重的。

也是很牛了。

资本家郭嘉在努力忽悠新员工的时候,江思瑶还在感慨万千。

【从小到大都是数理化很重要,生活中处处都有这样的论调,但是以前学数学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太夸张了。

毕竟,谁在菜市场买菜会用到微积分啊?这不就是纯纯的杀鸡用牛刀,九九乘法表以及一点点加减法就够我横行菜市场了。】

菜市场,对古人来说并不算陌生的词汇,当然,这个古人至少得从春秋战国开始,再早的就有些不确定年限了。

孟子就说过菜市场,“市朝菜色”。

可见那个时候便已经有了。不过也有没有的。

夏朝就还没有形成正规的“菜市场”,但是他们已经在以物换物品,也在逐渐用钱币交换。

不少夏朝的百姓,特别是有习惯经常性和别人固定场所交换物品的百姓,对这三个字还算是有些敏感的。

“不如我们就用菜市场,作为我们平时换东西的那地方的名字吧?”

有人提议。

“得问问启同不同意。”

“那我们去问问吧。”

夏朝有个好处是,没有很多的文字,这就导致了公文有很少人去写,即使是刻在竹子上,也是很费劲的。

也有个坏处,大家会选择面见当权者来讨论自己的需求。

夏启虽然少了很多份奏折,可是却多了很多位来当面向他提意见的人,那时间是越发不够用了。

恨不得亲自去世界树掰点多余的时间给自己花,如果有世界树的话。

【不过,真的在学的时候,发现还真是,不学的话真的生活到处是魔法,显得就我是个没有魔力的麻瓜,这太夸张了!

而氮元素,咱更是非了解不可,因为不了解,在大家用的时候,我们如果震惊,那就是真麻瓜啊。】

“麻瓜?这是什么瓜,能吃吗?”朱元璋不理解,他大为震撼,这世界上还有他不知道的瓜?

朱标结合了上下文语境,给了自家爹一个合理的推测,“应该不是说的瓜,而是人,麻瓜,一种不会魔法的人。”

“魔法又是什么?是和那些人编排的什么,武功一样吗?”

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了解了很多东西,其中有一项就是,原来这个世界是会有很多酸腐秀才,写一些不知所谓的东西的。

这也不是他因为自己没文化,所以胡编乱造,摸黑人家秀才。

朱元璋还挺羡慕秀才的,以前羡慕秀才的待遇好,即使是在元朝,秀才也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具体在当个人方面有什么不一样,朱元璋不知道。

不过在待遇上是真的,他那时候给地主家放牛也不忘学习,也是抱着想当上秀才的梦的。

不过……

当时他《三字经》都学不利索,一度丧失了学习的自信。

而在后来,遇到了李善长,遇到了其他谋士之后,教给了他一些很有用的学习办法,朱元璋也开始学习,肚子里逐渐有了墨水。也看得懂很多乱七八糟的书了,嗯,是在兵营里偶尔收上来的书。

一开始朱元璋还震惊呢,毕竟啊,谁带的兵谁知道,他那些手下哪里是什么会好好学习的料子?

于是他每收缴上来一本,就自己看一本,主打一个试图走进自己下属的心。

走进去之后,恨不得没进去过。

下属很爱戴他,从书里就能看出来。

收缴上来的每一本书,都把朱元璋描写的并非是个普通人类。

有一开始就是非普通人转世的。

不得不说啊,那些秀才是真的会编,不知道是天书常常在提什么嬴政、刘彻、李世民的原因。

朱元璋收缴上来的书,提到转世的,基本都是这三位帝王转世,占比差不多是433,十分之平均了,几乎是一视同仁。

甚至里面写的也有点现实依据,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听说,他朱元璋只宠嫡长子朱标的。

非说这就是他是嬴政的证明,还说什么,是上辈子作为嬴政的时候,还不够信任扶苏,所以这辈子十分信任朱标。

如果不是朱元璋知道自己不是,他也就信了。

可恶的是,一向神神叨叨的刘伯温,还故作高深地反问他,难道不是吗?

然后把他朱元璋都快忽悠地在反思,会不会我就是嬴政的时候,刘伯温换了一副“你太自恋了”的嘴脸,批判了几句又扬长而去。把朱元璋都整无语了。

而除了这种书,还有一些什么加入的都是隐世宗门的书,如果不是朱元璋自己是本人,都会相信,比如他一开始当和尚的时候,拜入的那个寺庙,是少林这样的自带功夫的寺庙、明教也是个大家都有武林功夫的组织!学了一身武艺,于是朱元璋这么多年才能一直身先士卒。

如果不是自己知道自己当和尚、加入教派,甚至是加入红巾军的目的都是为了混一口饭吃,而且本人是根本没有学过任何武功,连武将的底子都没有。

比较直观的说,他和他的兄弟们都没有自小锻炼,不如那些武将世家来的身体结实,也没看过几本兵书,甚至啊,有些人连大字都不识几个,但是就是这么神乎其技地,一个个都是好将军。

朱元璋自认为,比起神话他自己,还不如神话他那些个老兄弟,一个个都不像是正常的农民!

谁家农民打仗基本上都能赢啊,还有一些出乎寻常的带兵策略,简直了!

不像普通人!

“爹,你少看点小说,脑子里有点正常的东西,我不是扶苏,你的兄弟们也不是什么大将军投胎转世。”朱标无语,他是和自家老爹一起看收缴上来的书的,但是他看过就忘记,老爹倒好,不仅给自己的老兄弟们分享,还觉得人家写得很对。

几个武将已经在撺掇着去秦始皇陵的位置看看,到时候顺便祭拜一下了。

这是什么司马昭之心,朱标不忍直视。

朱元璋不听,他加紧看完手上这本书,还老神在在地催朱标。

“标儿,你今天也别处理公文了,可以跟我一起看嘛,这本挺有意思,说我是秦始皇,但是没说你是扶苏。”

朱标一听,那还得了,“谁是扶苏?”

放下手里的奏折就起身,来到朱元璋提前给他准备的泡脚桶那里,和老爹并排坐下,这才被允许看那本书。

“爹,你刚说我不是扶苏,是哪里的情节,我从那里开始看!”

朱标对兵营里面那些人会约什么样的书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了,于是想从自家老爹这里要个“加速器”,省略掉看前面的中二老爹发家史的过程。

但是没想到,他想省略,老爹不让。

“就这么点薄的书,还没有你每天处理的奏折厚呢,我们慢慢看完,不差这一会儿。”

朱元璋小心宽慰自己儿子,并且示意人上来把奏折都搬到隔壁去。

至于隔壁?

那是朱棣和他另外两个倒霉哥哥的地方。

有人岁月静好,就有人在负重前行,这大概就是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

即使朱棣并不想负重,但是依旧在努力背负着不该属于这个年龄的自己承受的重量。

朱元璋会定期搜刮兵营里面的新书,当然,看完之后还会批注然后还回去。

他是个实诚人,从不在情节上批注,都是批注一些无关痛痒的说话方式上。

导致现在他们约稿的成品,越来越贴他们这些老兄弟的口吻。

送给那些老兄弟看的时候,甚至有些人在怀疑这些作品和他朱元璋有什么关联了。

朱标还没死,朱元璋和他这些老兄弟们的关系还好着呢,除了里面有犯了极其大的错误的,其他的人还是保持了良好的沟通的,至少能一起看“神作”。

而这个看书的方法,也不是完全没有用,在一定程度上,让朱标陪着他一起看书,是缓解了不少朱标身上的压力,连太医都说是比较适合朱标的放松手段。

“究竟是哪里,说我不像扶苏!”

“放松”的朱标把书都快翻出火星子来了。

这书开篇就介绍了朱元璋是嬴政转世,然后也开篇就介绍了朱元璋,阿不,嬴政在找扶苏,但是直到朱元璋把朱标养到会说话,也没有什么情节特地澄清。

既没有澄清朱标是扶苏,也没有澄清朱标不是扶苏。

把朱标给急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