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好多的疑惑,还好有天书在一个个解释。
【首先,有一个观点是我们大家要相互确认的,那就是力是单方面的,还是双向的?】
力还有相互和不相互的说法,也让大家大为震撼,毕竟大家只知道,面子是互相给的,还没了解过,力气也是互相给的呢。
【有一句话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这话能解释一个道理,那就是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是对双方都有的一个结果。
比如说巴掌,我拍了那你,你也会有感觉,我用巴掌接触了你的脸,不仅你的脸疼,我的巴掌也疼,不是吗?】
“哈哈哈,还有这样的理解。”
刘邦笑得前仰后合的,一个巴掌拍不响,明明是孤掌难鸣的意思,需要团队合作,但是偏偏被天书解释成了声音。
“有道理啊,只有巴掌不能拍,但是拍脸肯定响啊,还得是天书。”
范增表示自己又新学到了一个知识点,不错不错,可以用到。
【当然,这样解释有点难以理解,那就用击掌来解释,互相击掌的人是双方都能感受到对方的力气的,并不是说一个人出力了,另一个人就没力气。
有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观念之后,我们再学力学就会简单很多。
还是说回咱的这个自由落体,大家知道果子成熟了会自己从果树上掉下来,这个过程是自由落体,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个过程呢?
这背后其实证明了,地球啊,是有重力的。】
重力,还是地球给的?
说实话,就算是现在,大家知道了不是天圆地方,这个世界是个球,太阳也是个球,月亮也是个球,甚至大大小小的星星,也是大大小小的球,这些球都不在地球上,距离地球有很远很远。
大家依旧不太习惯用地球来称呼,像是刚刚认识这个世界一样。
地球里还有重力,这个重力也让大家有些难以理解。
【重力看不见你摸不着,但是它真实存在。
“水往低处流”“把东西扔向高空会自己落下来”“果子熟了也会自己掉下来”等等现象,都能发现,好像是有一股力量,把人、把东西都在往地下生拉硬拽一样。
而这个拉拽的方向,都是垂直向下的。
方向很好理解,可以拿个线,线的另一端绑上石头,会发现这条线永远是笔直笔直地,向着正下方。】
“原来是这个道理!”
扶苏伸手把一个果子托举在手上,然后松手,果子往地下掉。
“天书是怎么想到的呢?”扶苏感慨,这件事是在把大家都习以为常的事情,再换个角度解释一遍。
果子有重量,果子会掉。
果子有重力,受到地球的吸引,于是掉。
像是在配合扶苏的疑问一样,天书适时地放出来“牛顿和苹果”。
有的人,被苹果砸了一下,都能发现出这么重要的理念,可见人和人的差距,确实比人和狗都大。
【物体受到重力,要保持平衡,自然有重心这个概念。
重心的位置,不仅和物体的重量有关系,还与大小有关,长的不规则的东西,重心也会有所偏移。】
这一点,没有人比上阵杀敌的人更了解了。
准确来说,是骑兵,骑在马上要保持平衡,是需要找到自己身体的重心的,还特别不好找。
赵云看着天书,总感觉透过天书看到的是自己刚刚学骑马,学马术的时候,从马上摔下来的样子,可疼了,记忆历久弥新。
赵云现在还在诸葛亮这里,没想到吧?
诸葛亮暂时没有挪窝的打算,但是有见刘备一面的打算,通过赵云寄了信给刘备,想了解一下这个人。
当然,并不一定是了解了就要挪窝,他是个很认真负责的人,即使制作火药的主力并不是自己,但是答应了就不会轻易食言。
这一点想必看过《出师表》的人都发现了,刘备自然也能接受。
甚至,在接到诸葛亮的信的时候,之前三顾茅庐,但是主人不在家的愤懑不平,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谋士的心酸,一下子就跟都失踪了一样。
刘备看着信,信了讲了诸葛亮和曹操签订的约定,替曹操制作火药,但是曹操得把这个技术公开给其他势力,这势力就有我刘备!
虽然,之前错过了,但是诸葛军师,果然心里有我!
刘备美美地自己给自己洗脑,且卓有成效。
虽然诸葛亮的目的,是让大家都有制作火药的实力,并且能因此对火药的使用产生敬畏,将这个不要频繁地在战场上使用,太有伤天和了。
【该怎么确定物体的重心呢?
如果是我们能拎的起来的东西,那很好办,比如说一个不规则的石头,像这样,我们把它垂直地绑着,通过甲点把石头挂起来,而甲乙这条线,就是石头的重心必定经过的线。在这个基础上再找到话,在石头的表面任选一点丙,通过丙点再次挂起来,这下子会发现丙丁这条线会和甲乙有交点,这个交点就是石头的重心。
而我们在作图的情况下,可以用线段来画力,线段是有向线段,垂直向下,代表着力是往下运作的,而后根据线段的间隔,一格是多少的力,有几格之类的,都很简洁明了。
这个画图的方法是力的图示。】
图画的很可爱,也很鲜明,本身有点学识的骑手,一目了然。
甚至能自动把石头替换成自己,不断动着的烈马,和马上需要保持平衡的自己。
【讲过了重力,下一步是弹力。
弹力大家也有所接触,比如说,君子六艺就离不开射箭,弯弓射箭,拉开的弓箭,离弦之箭受到的力气中就有拉力。
这很好理解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拉开了弓,产生了拉力,这个拉力作用到了弓箭上,弓箭就这么发射出去了。
而弓箭一般啊都是有自己的力气设置的,比如能拉满是多少石的力气这样的,很标准的和拉力有关的教学工具了。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这种变化或大或小,也很正常,依旧是用弯弓射箭来表示,拉满弓,给出去的拉力,肯定是比较大的形变,也会有大一点的拉力,而没有拉开的弓,给出的拉力也就很小。
拉力和另一种力量,弹力也很难分割开来,发生形变的东西恢复,那就有弹力。
比如我们把弓拉满弦,这其中发生了形变,必定会造成拉力。
这里面的拉力,是手对弓的,弓对箭矢的力是弹力。
弹力会给原来的物体造成形变,就是说,本来笔直的弓因为拉力的作用直接弯曲,造成了形变。
变化的是弓弦,这种变化能够恢复,比如原模原样从被拉来的状态,恢复成了原来哪种,平时也不弯曲的状态,笔直地。
能恢复,那么就是弹性形变,如果啊,力气太大,弓弦直接被我们拉断了,断了还能恢复吗?那显然是不能了,在没断之间的数据,就是弹性数限度。
也挺好理解,发生形变到破坏这段稳定关系之间的交流被大家都听懂了。
拉断了弓,说明突破弹性形变的极限了,没有拉断,还是这个弹性形变的限制内,甚至外面也已经被它管控,即使是没有多大用,还是能稍稍留有余地的。】
弹力对大家来说也是很显而易见,知道的东西,只不过大家不知道,是弹力造成的而已。
用这样的专业术语,把生活中的各种事都能解释地透,突然就感觉大家也都一样。
力气大、力气小,都要受限于弓的弹力。
“虽然这样,但是哥哥你力气也太小了。”拖长的哥哥,嘲讽意味十足。
胤禛直接黑脸,刚刚自己安慰自己的话语,一下子就苍白了起来。
【弹力之后我们讲摩擦力,摩擦力实际上是能通过日常理解的,比如我们行走,脚下面是有地面的,脚会和地面产生摩擦,这种摩擦会有明显的阻力,就是摩擦力,准确来讲,是滑动摩擦力。
而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有关,一般来说是成正比。
有了动摩擦力,自然也有静摩擦力,我们总有一种时候,就是和东西处在相对静止状态。
比如拔河,两方势均力敌,双方都在用力,但是地上就是大家都纹丝不动,这里面有力量吗?
显然,拔河,比拼的就是双方的力量,而这里面也自然是有的。
静摩擦力的大小是会跟着拉力一起变化的,虽然是出于一种静止的状态,但是能静止说明什么?说明大家是势均力敌啊!
但凡有一方的力气比另一方大,都会是被拉着跑的阶段。
了解了摩擦,那么必不能少的就是了解阻力,阻力也很好解释。
人在湍急的水流中逆流而上,人在狂风中逆风而行,都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有一顾力量在阻止我们,这是什么?
这不是大自然的神力,也不是神仙的安排,这是阻力,有了阻力,我们就像在和人博弈一样,我们的力量超过了他们,我们就能对抗、战胜这股力量。
阻力和物体的面积、形状、速度等等都有关系。】
摩擦力也给大家打开了一扇新的门,这话名词真的,一个比一个新鲜。
“天书究竟是怎么想到这么多的啊?”
大家都很无解,且更加佩服能把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力”都给找出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