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见识过官场黑暗,也了解过人心的险恶,甚至自己都赞同,大宋真的太怂了。
他很好,因为他依旧心系百姓,想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也不算好,因为他有着被盖棺定论的“道德败坏”的点。
沈继祖弹劾他,不仅“纳尼姑为妾”,甚至“让守寡的儿媳怀孕”,更可怕的是,朱熹递上的奏折中,承认了并非是诬告。
在之后的余生,每天生活在谩骂之中,有极大的可能性,是直接被“骂死”的。
死之前据说是,端正衣冠,静待死亡的到临。
很怪,有这样的“污点”,在之后也依旧被明朝奉为座上宾,成为思想的先驱。
可能是在思想这块儿,也找不到比他更适合的人了。
现在的朱熹,还没有到晚年被骂的程度,他会记下天书的内容,只因为现在还在做地方官。
天书的每一项建议,朱熹都会结合自己治下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改变,然后再实施下去。
结果好的话,还会递折子,未曾想彻底改变大宋,只想让更多的人,能有机会过上有选择的日子。
当然,天书也是对朱熹有影响的。
天书说朱元璋想要有他这么个先人,只因为自己的家室是代代贫农,想要有个比较显赫的来头,数来数去结果轮到了他朱熹。
朱熹认认真真地了解了大明的一切,写下了一封给朱元璋的信,借用一个医生的账号发了出去。
朱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能带给百姓更富足的生活,但是朱重八很特别,他是大明的希望。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封信,他现在才能这么悠闲地在家听天书讲这些神乎其技的事情。
他身上的官职被撸了。
两宋一共十八个皇帝,硬要算明君的话,即使是把宋太宗赵光义都算上去,宋宁宗都不能算。
宋宁宗大家都不认识,不过如果说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的背景,正是这位宋宁宗在位期间门,大家是不是就有一定的印象了。
一个荒淫的、受到权臣操纵的皇帝,或许也是有一些贡献,但是没办法把他拉到明君的位置上。
这样的皇帝,会因为一封信耿耿于怀到把人从官位上踹下去,就很合理了。
毕竟心思重些的,帝王心术玩的溜的,怎么都得笼络这个后世的朱子。
或者狠一些的,直接把人弄死,也没什么人会怀疑到他头上。
碌碌无为是这个样子的,亲自撸了朱熹的官职,现在很多读书人都在替朱熹说话。
但是朱熹却没有了这个再任职的气性。
他有了新的打算,他一个人即使做得再努力,当再好的官,都是有局限性的。
能帮助的人太少了,做出的决策也不能影响到其他人。
朱熹打算,教书!
开办一个学堂,用他现在的名气,开始教书。
一边教科举内容,一边教天书的内容,甚至专门开了自己的当官经验班。
教的不是如何当上更高的官,也不是如何和领导打好交道,而是如何和百姓进行更高效的沟通,怎么样才能更轻松地落实自己的想法。
说干就干,朱熹又铺了一张纸,开始计算自己的身家。
有一件事,赵匡胤和赵匡义都做得很对,那就是对自己的后人不抱有更高的期待。
如果自己做不到,那就不指望后人做到了,直接默认他们做不到吧。
赵匡胤,一个天天觉得天书在歧视大宋,但是自己也确实没有看得起自己的后人的人。
而赵匡义,直接默认天书的“怂”都是在骂其他人,他自己,不会有错,他只是哥哥的乖弟弟罢了。
在朱熹忙忙碌碌想要开展教学事业的时候,江思瑶还在认认真真讲着洋流。
【洋流有两种,一种是暖流,另一种是寒流。
区别也很明显,是根据温度划分的。
虽然海水看起来是连在一起的,但是不同的地方也会有温度的差异。
从水温高的地方,往水温低的地方去的洋流,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晒着太阳的地方是水温高的地方?没晒太阳的地方水温低?”李承乾看着魏征,问出来之后,他爹李世民的眼睛都瞪大了。
一副“这种没脑子的问题,你居然也敢问魏征”的样子,李世民是已经吃够了魏征的苦,每次说话都得在脑子里过上一遍,生怕给魏征一个新的骂他的机会。
不过和李世民想得还是有些出入的,魏征态度还算和蔼。
“或许,也可以让陛下问问。”
可恶,魏征不会把李承乾当做是他儿子了吧?这是我儿子啊,是朕的!
李世民在心里哔哔赖赖,表情却依旧没变甚至还真的问了。
他问的时候,震惊的表情就转移到了李承乾的脸上,对自己的阿耶这样的行为感到震惊。
结果天书还真的回了。
这难道就是二凤的实力吗?李承乾表情里震惊都换成了自豪。
“不愧是我阿耶!”
李世民自然是开心地接纳下了李承乾的夸赞。
江思瑶面对李世民的好奇,自然是从谏如流,十分自然地讲解起来了这个问题,本身也是要讲的。
【海水的温度会受到热量平衡、气象、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海水会是热的,也离不开太阳的作用,太阳辐射让海水能够保持热度。
其次就是,水温越低的地方,越冷,也是因为太阳辐射,没有太阳的地方,更冷也是正常的。
最后就是纬度问题,纬度低的地方气温也更冷,毕竟山越高的地方,也越冷,这应该是大家的常识啦。
形象一点的话,那应该是,“高处不胜寒”罢。】
李世民听着天书的内容,又享受着来自快成年的儿子的崇拜、亲近,整个人美滋滋的。
或许有人发现了变化,那就是,这样的态度明显不应该是李世民和李承乾之间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