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形势大好(下)(求订阅!)

大宋枭途 任鸟飞 1606 字 9个月前

惟有萧干和耶律大石沉默不语。

萧普贤女见一众大臣都赞成投降,没有人主张拼死守城抵抗到底,心里不禁一阵难过,也一阵疼痛——从内心深处来讲,萧普贤女是坚决反对投降的,她虽然是一个女子,但性格刚烈,主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可是——

现在大臣们都建议,向大宋或者是向大金亦或者是向蔡仍称臣求和。

萧普贤女想了想,决定顺水推舟——萧普贤女觉得这也是一个不错的缓兵之计,可为今后进一步谋划赢得更多时间。

萧普贤女说:“大家不要争了,我看三者皆可取。对大宋和大金以及金吾军,我们都派出使者求和,纳款称臣,它们三家谁先接受,咱们大辽就投靠谁,大家以为如何?”

众臣齐声说:“太后英明。”

萧普贤女望向萧干和耶律大石,问:“你们怎么看?”

萧干已猜到了萧普贤女的用意,所以微微一笑,然后说道:“臣无异议,一切且听太后旨意。”

耶律大石也没有提出反对,他也明白萧普贤女的用意。

不过——

与萧普贤女和萧干相比,耶律大石考虑的要更深远一些,他想:“以现有的兵力要想抗衡金军、金吾军以及宋军三面夹攻,取胜的可能性几乎等于是零,所以必须要早做打算。”

其实——

关于退出燕京之后的去向问题,耶律大石和萧干私下里其实曾沟通过。

不过两人的观点有些分歧。

耶律大石通盘考虑过后,认为他们应该向西去,去夹山投靠耶律延禧——在耶律大石看来,耶律延禧手上还有数万大军,而且,不论西夏,还是几个还忠于大辽的达旦部族,都有可能借兵给耶律延禧,甚至就连蔡仍都有可能会借兵给耶律延禧,如此,双方合并,未必不能东山再起。另外,西部地区,地域广阔,有发展的空间和余地,可以使他们的战略纵深大大曾加。

萧干则认为应该向北,去奚族居住的区域,他认为,那里有群众基础,便于扩军和生存——萧干对耶律延禧已经失望透顶,他一点都不看好耶律延禧能东山再起,因此,与其将希望寄托在耶律延禧身上,他更愿意自己单干。

对此,萧普贤女其实也有她自己的打算——萧普贤女也知道坚守燕京不会太长久,但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撤出的,而一旦撤出燕京,她只有去夹山投奔耶律延禧,在萧普贤女想来,毕

竟他们夫妻是将皇位传给了耶律延禧的儿子(即秦王耶律定),而且,萧普贤女知道耶律延禧对她垂涎三尺,因此,萧普贤女乐观的以为,耶律延禧应该不会怨恨她,没准还会纳她为皇后,她可以借着耶律延禧重获权力,更大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