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实上,引线已燃,战争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就在福建水师被围的危难时刻,马江海军许多官兵向上级请战,要求自卫,并且不少当地的士大夫联名上书请求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少荃派北洋水师支援,以挽救大局。
但此时的李少荃依旧深深感于国弱,因此执意求和,不准抵抗,更拒绝增援。
何子峨等也怕影响和谈,命令各舰不准发放子弹,不准无命自行起锚。
可是,法国舰队并不是来观光的,进入马尾港后,法舰便停泊在罗星塔前的马江江面之上,占据有利位置、侦察地形,于福建船政舰队的军舰相邻而泊,给中舰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清廷特派主持福建沿海防务的会办福建船政事务大臣清流健将张幼樵有感于形势紧张立即发电,请求其他三洋舰队派舰支援,但只有广东水师派了两艘军舰来此。
在搬救兵的同时,张幼樵及船政大臣何子峨等多次致电朝廷询问战守之策。
但得到的多是“彼若不动,我亦不发”之类的保守命令,于是他们只得不顾水师将领的请战,下严令“无旨不得先行开炮,必待敌船开火,始准还击,违者虽胜尤斩。”
就这样,海战尚未开始,中国海军的手脚就被捆绑的紧紧的,结果可想而知。
没多久,法国再次向清政府提出勒索巨款的最后通牒,可却又一次遭到清廷的断然拒绝。
这之后,法国政府令驻京代理公使撤旗回国,同时下令孤跋准备开战。
因中舰用船首系泊,船身随潮水涨落而改变方向,涨潮时,船头指向下游,落潮时船头指向上游,可是大部分福建水师位于法舰的前方,一旦真打起来,根本无法进行有力的回击。
然后法舰却可以利用舰艏攻击中舰的舰艉。
舰艉是军舰最为薄弱之处,极易遭到破坏。
这样一来,被限令停泊的国舰即使作出反应,也要做个半圆形回转,才能调转船头对敌作战。
如此来看,法国舰队已占有了“决定性的战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