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盘古陆海图志’,可分为两册,一册主述‘山海经’,另外一册为‘山海图’,如此分开,可以设定天缘,待有缘人解。”
这明显有些啰嗦。
但阳真境界修士的指示,必定有着非凡的意义,李耳把这些事认真记在心里。
伯阳回去南山,李耳处理那些遗留的事情。
之后数年,盘古人界发生了一些对整个人类有影响的一些事。
楚国及周边的民间,流传出了一些誊写的神秘典籍,售价奇高;其中一本叫“山海经”的书简,令不少人几近癫狂,甚至跋山涉水,去追逐书中所记载的神山秘境;
鲁国孔丘得到了一本叫“周易”的书,从而自称“悟道”,一发不可收拾,开始疯狂地去影响他人的想法,而且还当了个官——中都宰;
是年,心在南山、身在秦国的小小传来消息,已当国主的赵籍驾崩,举国上下,“岂曰无衣”不停地唱了七日。小小决定要回南山了,因为她已经疲累于以前的护卫身份,只想专心修行。
“赵籍不错,小小也不错。”伯阳得知这个消息时很鲜见地说了句话。
修行者最大的悲哀,就是看着不错的人离开、死去。
不死者,未必有着不死的快乐,伯阳有些羡慕赵籍,但他更担心那册“周易”。
忙忙碌碌的李耳,把“周易”交付到孔丘手中时,山丹丹正躲在暗处看着。
“这书……这书可厉害!”李耳擦着额头上的汗。
李耳注意到接书的人有点疲惫,毕竟是五十岁了。上次见到孔丘时,已经是二十年前。
时光如梭。
五十岁,对跨过形至境界的修行者来说,连幼童都算不上;李耳虽然未入至境,但形体保养的极好,看起来仍然是年轻人。
孔丘先是盯着李耳发呆。待接过那册书、翻看了几篇后,立刻就痴狂起来,干脆蹲到地上、目不转睛,甚至还激动出了眼泪,一副很是贪婪的模样。
李耳叹了口气,转身离去,孔丘根本没注意。
山丹丹也是哀伤了一下,然后留下几个弟子暗中保护孔丘,自己则去附近一个山上沐浴阳光。
孔丘几乎废寝忘食,日夜读着那册书,还不时写着心得、注释,居处书简成山。
孔丘也略知修行之法,他并不知,此时正在不知不觉跨入“专圣”的境界。
这种跨境的状态,加上周易本身的巨大讯息内涵,引发了显能的异常波动。
这正是伯阳担忧的。
开始很是细微,孔丘居住的周边隐隐颤动着一些不知名的能量。
五天后,半个鲁国都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压抑,而且不知这种压抑来自哪里。人和人见面,总是互诉着想抓破一些什么东西,犹如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时刻就要发芽,破心而出。
待到第九天,孔丘的心里先发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