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那中年白须道士名号迎龙道长,据说他入道时,天空有神龙舞动,所以他的师父赐号为迎龙。江湖上更有传闻他三十七岁那年,他师父白柯尊者仙逝,据说是因为与宝相寺数位高僧论道不合,最终以武论道,却伤在宝相寺四大神僧之一的苦乐和尚手中,数个月后白柯尊者怀着伤痛郁郁而终。七年后他修道有成,在他师父七年前与宝相寺高僧论道的同一天,以论道切磋为由,踏入宝相寺中,在悟道禅理上,同辈之中,全无对手。甚至在上一辈之中也少有与之敌者,纷纷对其悟参理之天才感到自愧不如。而迎龙道人却并不收手,反而提出以武论道。
本来在对方表示不如之时,不必再以武论道。但迎龙道人此行的目的,乃是悟道和武道上两方面都彻底将对方击败。要给这素有武林第一寺之称的宝相寺以及众高僧们沉痛一击。所以他得胜不饶人,处处相逼,大大出手,将同辈的和尚们尽皆击倒,逼得长一辈的高僧出手与之较量。但这些高僧也大都不是对手。在众僧侣痛苦呻吟绝望之际,闭关中的四大神僧终于出来了两个,一个是当年击败白柯尊者的苦乐和尚,另一个则是欢喜和尚。若要给四大神僧排个名次,那么苦乐和尚当属末位,而这欢喜和尚却是第二。
苦乐和尚当众说破了迎龙道长的来历以及迎龙道长此行的目的,并表示自己这些师兄弟对他的悟道和武学上的天才都十分惊艳和钦佩,希望迎龙道长能够放
下仇怨,能将心思放在修炼悟道之上。
迎龙道人显然没那么容易放下仇恨,要求与苦乐和尚比武。
但苦乐和尚只表示对当年无意伤到白柯尊者以致对方死亡的事情愧疚不已,自然是不愿意与迎龙道人交手,反而有任凭处置的打算。
迎龙道长果真的向苦乐和尚下了杀手,一掌浑沉拍向其胸口,其实他是想逼对方出手。不然自己苦修这么多年若不能亲手凭本领将对方击溃,自己如何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师父。
他临近之际才发现苦乐和尚真的是全然不做防备,念着佛号坦然就死。
迎龙道长即使想要收手也有些不及,更何况他那一刻真的想要杀了这个杀师仇敌。便在他犹豫之际,眼看手掌就要落在对方的胸口。这时他突然感觉掌势被阻,顷刻间自己浑沉的掌力被卸得荡然无存。他顿感骇然,瞬间后撤数步,只见一个一脸嬉笑的和尚站在自己面前向自己合十道:“道长!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况且我这师兄当年确实是无意伤了令师,听闻令师死讯之后,我师兄这么多年来无不心伤愧疚,每每念佛,都要为令师祈祷一阵!”
迎龙道长依旧不饶人,但数次上前动手,皆被欢喜和尚轻松应付下来,二人多番比武较技,迎龙道长都处于下风。迎龙道长知道自己不是欢喜和尚的对手,
便向其表示自己此番前来的目的是寻找苦乐和尚与之比武论道以报当年师父败给对方之仇。
苦乐和尚本不想比武,但在对方这般纠缠之下,无奈下最终还是同意了。迎龙道长见对方终于同意,心中不禁欣喜异常。
但令他苦闷的是,他无论在论道还是比武上竟都不是苦乐和尚的对手。他没有想到,这个看似整日闷闷不乐的和尚竟有如此本事,其武功似乎根本不比先前的欢喜和尚差。
连败数场之后,他心中也忍不住羞愧不已,他心中明白自己这些年虽然功力大涨,但与眼前的这两位“神僧”相较,实在是不值一提,他向两位神僧道了声“后会有期”之后,终于退下山去。
欢喜和尚二人也不拦他,若是平时有人闯上宝相寺,伤得众多僧人,寺中高僧定然不饶。但这次却是因为是有住持的嘱咐不让伤害来人。所以欢喜和尚等人才放过了迎龙道长。
武青云也想起这人便是当年闯入宝相寺击败众多高僧更独战两位神僧而一举成名的迎龙道长。不过令武青云奇怪的是为何迎龙道长会突然出现在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