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科举之意

玄唐秘录 鱼羊文 1681 字 7个月前

()在老道士飞升仙界的第二天,大唐境内要实行科举的消息传到剑阁。可此时的李玄一仍然在屋子里,要不是李太白吩咐过不许打扰李玄一,大白和二白这两头灵猿早就进屋子看李玄一了。又过了一天,傍晚的时候李玄一走出房门,让大白给端了些吃的,两只灵猿刚刚看到李玄一的时候吓了一跳,此时的李玄一头发蓬松,面显疲惫,胡茬凌乱,彻头彻底的一副难民形象,好在李玄一此时的双眼有光,还算正常。

老道士飞升对李玄一心态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毕竟自从懂事开始,李玄一就与老道士在一起生活,突然分开肯定是不适应,李玄一吃过东西,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形象,便来见李太白,来到李太白的近前,李玄一说道“太白师兄,我打算去殷都,师傅希望我能入太学学习几年,我自己也想去试试,今日就打算和太白师兄请辞。”

李太白道“还不急,你要去太学的事情,前辈之前和我说过,我也比较赞成你去,太学可以教给你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是任何修行典籍上所没有的,而且在太学你能遇到各门各派的青年俊才,他们都是各个修行圣地的天才,你也可以通过和他们的接触对天下武学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不过在你去太学之前,我要先将你的剑道根基立下,虽然老前辈不强迫你学剑,可是前辈的剑术你总要继承下来,而且太学是不教人修行的,到了那里你都要自己修行,提升修为也只能靠自学了,所以在入太学之前,我得把未来几年你要学习的剑道内容教给你,至于你以后的剑道修为能练到什么程度,就要靠你自己了。”

李玄一道“多谢师兄,那就有劳太白师兄了。”李玄一在老道士走后的两天里,也仔细想过,觉得自己之前吊儿郎当的修行,属实对不住老道士,所以此时李太白说要传他老道士的剑道,李玄一便满口应承下来。

李太白道“老前辈的武学博大精深,我得先生心得,短时间也未能全部参详,今天就将已经明悟的教受予你,待得日后我融会贯通再一一传于你。”说完,李太白便将李玄一带到外面,给李玄一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老前辈的剑术灵动,不拘一格,这也和前辈的性格有关,前辈的剑道很多不注重剑招,用意不用力,率性而为,所以前辈的剑道确实也比较适合你修行。”

一个愿意教,一个乐意学,在教导的过程中,李太白终于发现李淳风为什么选中李玄一继承衣钵了,这小子的理解能力属实有点恐怖,他和上官离画不同,上官离画很多时候是因为先天天赋惊人,李太白的很多剑法只要在上官离画面前演示一遍,上官离画就能依样用出,除了内功修为不同,几乎分毫不差,不仅是李太白的剑招,就是很多其他的人剑招,上官离画也可以做到过目不忘,李太白把上官离画这种能力归结为先天剑体的天赋能力。

李玄一不同,李太白每次演示一种剑招,李玄一都是会乌七八糟的问一堆,有的问的对,有的问的错,等到李玄一再使出相同的剑招时,你就会发现味道全变了,招式还是相同招式,但是发力技巧,时机把控,规则调用完全是李玄一的风格,有一种纳天下剑招为己用的能力。上官离画和李玄一是两个极端,李太白后来说,上官离画是天下剑招皆可以假乱真,李玄一是天下剑招皆可化为己用。练到极致,各有不同,但归根结底还是小李子更胜一筹。

这一日,李太白看着李玄一感叹道“你小子,简直就是海纳百川决的真人版,各种理论都能吸收,还能够推陈出新,虽然有的想法还很幼稚,但是这主要是因为你所见所知有限,修为境界还低,真期待看到你修为到八境九境的时候是多么可怕啊!”

李玄一说道“太白师兄可不要乱说哦,海纳百川决是景教的邪功,可别和我扯到关系。”

李太白拍拍李玄一说道“功法其实哪有正邪之分,主要还是看修炼功法的人。以后你行走江湖,切莫有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我教你也有半月有余,老前辈的剑道思想我领会到的都已经传授给你了,现在只是一些招式和老先生的一些秘技需要你自己学习,自己领悟了。”

李玄一说道“太白师兄教育的是,我记住了,谢谢师兄这段时间的教导。”

李太白笑道,“在我清楚你拥有多么恐怖的理解能力之后,我相信未来大唐顶尖修行者的行列中,必有你一席之地,我本来还有些担心你顽劣的性格会影响修行,现在看来你是万万不会坠了老先生的名声的。”

李玄一不好意思道“师兄过誉了,现在已经是四月初了,太学八月开学,我打算近日起身赶往殷都了。”

李太白道“也好,多到处走走,去外面见识见识,有助你修行的快速增长,对了,你走之前再到我这里来一趟,我自从得到老先生的修炼心得,对于太极剑法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走之前我传授给你,也算师兄我送给你离别的礼物吧。”

李玄一连忙说道“谢过太白师兄。”

在李玄一在剑阁学习的这一个月,大唐的殷都因为唐皇下旨开科举,已经彻底开锅了,本来大唐的绝大多数官员都是因为祖辈当初跟随高祖皇帝征战天下,继承得来的官位,他们的子孙也会世袭罔替,从他们的祖父成为开国功臣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注定了未来会封妻荫子,家财万贯,封地千里,功臣的后代会相互结亲,他们会互相举荐士族大户人家的子弟成为官员,这样他们的后代始终会是这个王朝的统治阶级,可是现在一切的都变了,吏部再也不会看你是哪个大族或者是哪个修行圣地举荐来的人了,科举成了唐国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而唐皇规定并不限制参加科举之人的出身,只要你熟读诸子百家的学说,胸中有繁花似锦文章,心里有治国安邦的良策,都可以参加科举,科举高中者就可以被中央政府委派到地方出任官员,从此以后,官员的名额再也不会被贵族控制在手中。

最近每三日的小朝会,每十日的大朝会,都有各种老臣呼天喊地的对唐皇诉说自己祖辈的功德,诋毁科举制度的不合理,唐皇索性就假装打瞌睡,实在抗不过了就和稀泥,这其中以左相李林闹的最甚,李林祖辈是当年追随太祖打天下的二十四功臣之一,唐皇不好说的太深,只是每日众多大臣不停的哭闹,唐皇也犹豫是否要暂停科举之事,当然,众多朝臣中也有极少数的人赞成科举,其中以武将居多,毕竟即使实施察举制的时候,很多武将也是凭借军功,从死人堆里一步一步从底层升迁上来,在这极少数赞成科举之人中,兵部尚书,大唐战神孙神策官职最高。

今日早朝左相领头又在和唐皇哭诉不公,希望唐皇暂缓实施科举,高祖离世前,立下组训:非谋逆大罪,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所以此时唐皇对老臣也无可奈何,看着一群跪坐着的大臣,便将目光看向孙神策,孙神策自然领会唐皇之意,可又确实想不到什么好办法,这时吏部侍郎程浩奏本道“启禀吾皇,眼下又快到了每年太学开始招生报名的时候了,今年既以要推行科举,不知这太学入学要采用科举还是察举呢?”

唐皇一听,心说这程浩是看到左相哭诉,打算在这给我火上浇油呢!太学乃是大唐境内最高学府,太学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学府,而变成了一种象征,所有人都以入太学为荣,科举最直接影响的只是‘士’这一个阶层,但是如果立即推广科举这种考试制度到太学,那市农工商,上下九流,甚至兽族灵族都得让自己得罪个遍,因为之前入太学者都是各个阶层最有权势的精英层的人物,例如可能是富户之子,可能是地主之子,可能是某个修行圣地的继承人,也可能工坊的少爷,甚至可能是某一个兽王的子嗣,总之是不会是穷苦百姓的子弟,此时的大唐,大多数的资源还是掌握在这些人的手里,而且这些人最注重脸面,如果因为一个制度的更改,而最终自己的子弟进不了太学,那么即使天下大乱也不是不可能。

唐皇正在挠头怎么的时候,孙神策听到程浩提到太学,顿时来了主意,便奏道“吾皇在上,既然事涉太学,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夫子,毕竟太学虽然是我大唐的,但太学也是夫子的。”

百官听到孙神策提到夫子,均都肃然起敬,点头称是,没有一人站出来反驳,即使是无理取闹的左相李林也安静下来。

唐皇道,“理应如此,高力士,快去架上朕的龙车辇,将夫子接来。”

高力士应了一声诺,便飞身离开,不多时,一道流光返回太极殿,正是刚刚去而复返的高力士,高力士见文武百官看向自己,连忙小碎步来到唐皇下手,说道“禀吾皇,夫子未见我,夫子使人传音,已知我来意,特让我待会一封信,言需唐皇当众于大殿打开。”

唐皇接过信,打开看了数分,边交给高力士,示意高力士读给大家,高力士大声读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