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偷梁换柱

刘彻拿起儿子送的毛笔,怎么看怎么觉着用料非比寻常。刘彻按耐不住,令宦官研磨。

春望诧异:“陛下不是不用?”

“这么好的笔不用着实可惜。”刘彻不舍得,但他更好奇写字时的感觉。

这支毛笔没叫皇帝失望,他自出生到现在没用过这么好的笔。刘彻放下笔的那一刻禁不住说:“朕改日得问问据儿在哪儿买的。”

春望:“问殿下不如问韩子仁等人。”

刘彻摇头:“朕更希望据儿亲口说出来。”

春望笑着点头:“换作奴婢,奴婢也希望小殿下心甘情愿告诉奴婢。”

“你懂就好。”刘彻拿起毛笔,笔杆碰到手的那一瞬间,刘彻想起他的玉佩。恰好腰间有块精美的玉佩,刘彻左手握着玉佩,右手握着笔杆,由于天冷,左手乍一握住玉佩有点凉,右手攥住笔杆并不冰。

刘彻想确定是不是错觉,叫春望试试。

春望觉着陛下是“儿子送的礼物没有不好的”,所以他心里不以为意。可一左一右很明显,笔杆称得上真正温润,春望不得不认真感受一番:“这只笔用的玉是哪儿产的?”

“你问朕朕问谁。”儿子不是外人,刘彻大方承认,“朕没看出来。”

春望:“还真得问问小殿下。”

“近日不能问。过些日子据儿松懈了,差不多忘了,再问他他有可能说。这时候朕越想知道他越来劲。兴许还不许韩子仁等人告诉朕。”

刘据不下禁令,韩子仁等人也不敢说。

皇后得一副围棋,陛下只得一支毛笔。这事从他口中说出去,帝后吵起来,到时受伤的只会是他——看在太子的份上,帝后也不敢伤害彼此。

韩子仁认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回到住所,小孩回屋喝茶吃点心,很是舒坦的时候,韩子仁叫吴琢出去,他有事请示殿下。

吴琢很不高兴:“我不能听?”

“有些事知道的越少越好。你还想知道吗?”韩子仁问。

吴琢只想好好

活着,闻言立即出去。

韩子仁又怕隔墙有耳,小声说:“殿下,虽然陛下近日不爱去椒房殿,可一个月总会去几次。万一叫陛下发现您送皇后一副围棋,只是棋盘就不知道能做多少只笔,到那时怎么跟陛下解释?张顺子帮韩子仁抬着笨重的柜子移到榻旁侧:“殿下这里头放的什么?怎么这么重。还用锁锁上。”

韩子仁:“陛下皇后太后赏的。殿下孝顺,怕长辈送的东西丢了或被碰碎了吧。我见殿下拿出来玩一会就放回去。反倒是他自己精挑细选的不爱惜。”

张顺子:“再放两个柜子的意思殿下买两柜子物品?殿下准备在宫里开铺子吗?”

韩子仁笑道:“有何不可呢?”

“卖给谁?”

韩子仁脸上的笑凝固,随后又笑开了:“我觉着殿下知道。回头问问殿下,不喜欢的或玩腻的东西如何处置。”

“赏给我们?”张顺子想得很美,韩子仁也忍不住心动,小殿下买蹴鞠都挑最好的最结实的。买珠宝玉器的时候更是不吝钱财。不然他今日也不至于拉走两箱金币。

刘据到宫外又买一副围棋,他要把水搅浑,回去送父皇一副,送祖母一副。他又买一些玉雕小玩意,往后时不时给表兄弟姊妹。他撒出去的够多,精明如母后父皇也会认为他头一回送的玉器只是运气好罢了。

刘据见多了珍品,到金银玉器店,一样就能看出成色如何。

吴琢有些方面不如韩子仁通透,讲起价来很是高傲,说一不二。店铺掌柜看出刘据衣着不凡,像是侯门小公子,很怕错过这个客人,不敢犹豫,以至于一个时辰,两箱金币就花完了。

刘据一行几十人,三辆车,很惹眼。吴琢怕被居心叵测之人认出来,不敢耽搁,上了车就劝刘据回去。

挑东西也累,刘据本想买点小吃也没买。

由于去也匆匆来也匆匆,一行人到偏殿才午时一刻。

韩子仁问刘据:“殿下,东西放柜子里吗?”

许多东西用木盒装着,刘据不许奴婢打开,叫他们直接放柜中。

韩子仁好笑:“奴婢看见也不会往外说。”

“不给你看!”小孩很固执,仿佛韩子仁今天看见,明日父皇母后就会知道,等他送过去的时候他们没有一丝惊喜。

韩子仁点头说:“好,奴婢不看。大件放底层?”

刘据留下两个装棋盘的盒子:“放外头。给父皇和祖母。”

吴琢没见过公孙敬声买的围棋,韩子仁没有亲眼看到刘据买两副围棋,只看两个木盒大小差不多,潜意识认为里头都是围棋。

韩子仁闻言:“该早点送去。”

“过几天。”小孩摇头:“才送过,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