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后妃和因她而被皇帝重用的娘家人是举荐人与被举荐人的关系,或者比这层关系还要更密切。普通被举荐人犯错,正常情况下,皇帝不会因举荐人宽恕,甚至会追究举荐人。外戚犯事,皇帝却很容易因后妃的关系一再包容,典型案例如明孝宗朱佑樘。”
“史家认为明孝宗力挽危局,清宁朝序,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功业不亚于太/祖、成祖【注1】。在个人品德方面还胜于先祖,被誉为大明朝的中兴之主。姑且不论朱佑樘的功业能否与先祖相提并论,在明朝的一众皇帝中,朱佑樘的风评无疑是中上,算得是位明君。”
年轻的朱佑樘登基已有两年,尚未完全掌控朝政,听到这个评价倒是狠松了口气。不仅朱佑樘松了口气,孝宗朝的文臣武将也狠松了口气,君与臣虽然有时是东风压倒西风的关系,但没有人愿意坐在上面的是个昏君。
朱佑樘是土木堡之变后的第三任皇帝,但于朝中许多高官而言那场祸事却不算遥远,甚至许多人少年时亲历过那段历史。如太/祖那种杀心重的君主,官员惧怕,但如英宗这样的昏君却比前者更可怕。前者还能推测一下他心思和目的,后者你完全猜不到对方会出什么招。
“可朱佑樘对张皇后的两个弟弟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伯张延龄没有底线的纵容却一直为人诟病。这两位小国舅可以说是无恶不作,大明的谏官那也是出名的头铁,参了一次又一次,但每次张皇后哭一哭,这事也就过去了。”
这个可字一出,大明谏官立即蠢蠢欲动了。
“这两位国舅就在明孝宗和张皇后的纵容下,为祸百姓许多年。直到明孝宗的儿子明武宗青年无嗣而亡,孝宗一脉绝嗣。两人失去了靠山,才终于伏法。”
此言一出,不仅朱佑樘心下直跳,少年明武宗朱厚照也是面色骤变。不管这个讯息对两位皇帝的刺激,谏官更关心如何将两个国舅参下去。
孝宗朝张鹤龄、张延龄年少,尚未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恶举,若明孝宗和张家能狠下心管教没准还能少两个祸害,可是武宗朝,两位国舅已经罪恶累累,有天幕背书,谏官势必要踩着两位国舅一战成名了。
“相较于官员,外戚确实有许多特权,然正因此,外戚也应该承担起更多责任。再说卫子夫和李夫人,同样是一带三:卫子夫的嫁妆——卫青、霍去病、霍光,都是大汉功臣;李夫人的嫁妆——葬送了无数汉家儿郎,巫蛊案添柴加油的贰师将军李广利、男宠李延年、yin乱后宫李季,主打一个‘本事’越大祸害越大。”
原本因卫家外戚身份不喜的汉武朝臣子突然觉得卫青都顺眼了。
“我不喜欢钩弋夫人搞封建迷信以所谓‘神异’谋进身,但也同情她无辜被杀。汉武帝的后妃,从陈后、卫后、到王夫人、李姬等,也多以怜悯为主。唯独对李夫人怜惜不起来,原因就是她带上桌的这三个烂人。强捧遭天谴,强捧李广利这种外戚,尤其遭天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