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可能会一时糊涂被人蒙蔽,但绝不是处心积虑掘自己根的傻子。他不像康熙儿子多,废了太子后还有很多选择。可即便选择余地很大的康熙,废太子后还又把废太子拎出来遛了遛呢!何况是除卫太子外,并没有成材儿子的汉武帝。”
“再说汉武帝有没有废太子之心呢?卫青过世前,皇后曾因色衰爱驰,武帝宠幸新人,一度感到不安。”
“当时武帝曾经和卫青说了一番表明心意的话,大致意思是现在外族对大汉侵扰不断,如不出师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故不得不兴兵征伐,使百姓们受些劳苦。但倘若后人也像我这样频繁兴兵事,大汉就要重蹈秦朝灭亡覆辙了。太子性格稳重好静,肯定能安定天下,要找一个能够以文治国的君主,还能有谁比太子更强呢【注1】!”
听到太子稳重好静是位适合以文治国的储君,不喜兴兵的汲黯不由微微点头。汲黯一直担心当今频动刀兵,将大汉带入战争泥潭。在天幕的解说下,汲黯意识到了对匈奴开战的必要性,毕竟他也不想大汉成为天幕说的那个怂宋一样的存在。
然在大汉击溃匈奴前反战固然不合时宜,可他对朝廷频繁出兵可能导致民生艰难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无论是沉溺于君王开疆拓土的战事还是极端反对开战一味惧战于大汉都不是好事。
若两派人可稍稍中和,在动兵时多顾虑一下民生,有节制的动兵事就好了。如今知道皇帝有这般的觉悟,汲黯也能稍稍放心了。
至于天幕说的那些惨祸,汲黯认为已知的危机就有机会避开。皇帝有国策转变的意识,为人臣子劝谏起来会更容易,可若皇帝连这样的意识都没有,那即便知道未来的祸事,想要避开也会很艰难。
“从武帝出巡时太子代为处理政务以及太子出面宽恕酷吏重判的臣民时,汉武帝的褒扬态度都可以知道武帝对卫青说的话绝非是想要大将军安抚皇后和太子的虚言,更像是君王为数不多的肺腑之言,满含着对太子的殷殷期盼,而并非像一些人认为的武帝不满太子仁弱以及太子与他执政方式不同。”
“若武帝不满的是太子在政务上的主张,他就不会对太子表达肯定,更不会在出巡时将政务交给太子,允许太子去宽恕那些被酷吏重判的臣民。如果太子不是特别得武帝心意,这种行为是非常犯君王忌讳的。”
“像秦始皇把扶苏打发去戍边,那才是真正的父子意见相左呢!始皇帝和汉武帝同样是比较霸道的君主,扶苏和刘据也是相对能在父亲面前说上话的长子。扶苏去给人求情可能父子吵一架,始皇帝觉得我儿子不懂我,扶苏觉得我爸爸不懂我。而刘据去求情,汉武帝却很可能说啊我儿子劝得好,那就轻判吧!刘据呢,我爸爸真英明,都是那些酷吏不好,小人作祟!”
刘彻现在才一十出头,但做为有皇位要继承的帝王,他已经开始期待自己的儿子了。若没有天幕透露的消息,他现在应该是处于一种盼儿子的焦虑中。现在知道他将来会有儿子,没有那么焦虑了,可那种期盼儿子的心却没有变。
知道自己的儿子会成长为自己期盼的模样,听到儿子对自己毫无保留的信任,刘彻对这个尚未出生的长子又添了几分喜爱。现在的天子还不是那个年迈多疑,为权利侵蚀感情的汉武帝,听到太子将遭遇的一切,就连对那个年老的自己都生了不满,就不要说那些迫害太子的人了。
在刘彻看来,什么江充、苏文、韩说通通都是挑拨他们父子感情的恶人。若非那些人现在还没有出现在他面前,他恨不得直接拉出去凌迟。因为韩说的缘故,刘彻现在对韩嫣都淡了许多。
秦始皇瞧了一眼自己的一溜儿女,有点子羡慕。相较于自己相信伪诏自杀的长子,那个全心信任自己父亲的卫太子还是很戳老父亲的心的。
扶苏心情略复杂,既因未来的自己没有相信父亲,被伪诏所骗而愧疚,又羡慕卫太子竟能劝动自己的父亲。却不知道那汉武帝与太子这般父子相亲,最后卫太子怎么落得自己一般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