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眼镜男生更愁苦:“我导师出门开研讨会去了,让我帮他的研究课题浇水。”
小慧笑道:“怎么,你忘记浇了?”
“不是,浇错了。”眼镜男生说起往事就觉得羞愧,“我浇的是杂草,长得特别旺盛,把他的研究课题都盖住了,现在快不行了。”
眼镜男生捂住头十分痛苦,“怎么办,我老师要回来了!他还不知道!”
荆咕
()小心问:【研究课题和杂草长得很像吗?】
眼镜男生:“对啊,我老师研究的也是草,是牧草。”
【哦哦难怪。】
当然,行走的过程中,也免不了再次看到农学生追论文的画面。
“我的论文!我的论文!隔壁的的论文总来偷吃我的论文,太过分了!”
荆咕:鸡偷吃谷子,好像没问题。
“我要把鸡吃了!”
“我的论文不许吃!”
嗯,论文大战也在继续爆发。
今天的农业大学,依然很热闹呢!
荆咕告别了小慧等人,走向另一个目的地——教学楼。
在行走的过程中,路边有许多雕像,头像,胸像,全身像等。
每尊雕像下面方正的石座上都雕刻了名字、生卒年和生平介绍,无一例外的各种名人。
当然,也有学生晾晒被子时盖在雕像上,显得画面一下子诡异了起来。
淳于越看着那明显是孔子的雕像左右手臂各盖着一张被子,从读圣贤书弘扬儒学的姿态变成了卖布行商向人展示布料似的模样,哭笑不得。
后世这到底是尊孔,还是厌孔呢?
但是再看到两名男雕像盖着被子好像是大被同眠,你压着我我压着你的姿势,瞬间惊醒了!
还是孔圣人受尊重!这盖被子太诡异了!
荆咕也震惊了,特意去拉开被子给大家看里面的雕像。
【想正经点,这其实是正经雕塑。】
里面是一人正把另一人反手按在地上,明显的战斗抓人姿势。
不正经的,是学生。
【啊,还有三国雕像!看,是周瑜和诸葛亮!】
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和周瑜下棋论天下,结果盖上被子后像是在被子里聊天。
周瑜:???哪里像我了?还有我有貌美娇妻,不要污蔑我!
诸葛亮:不是!不是他!他也不拿羽毛扇,羽扇纶巾是周瑜不是他!
荆咕看得津津有味:【啧啧,有趣!如果不是时间不够真想带大家专门玩“开箱”,看看里面原本是什么。】
受害者觉得名声被毁,羞愤交加,看热闹的人看出其他门道。
“雕像不错,原来还真可以用在明处。”嬴政看着那些名人雕像,还有下面的生平介绍,似乎懂了为什么后人喜欢他陵墓里的兵马俑了。
原来他们还真不怕这玩意,原来兵马俑不止是可以用来做陪葬品。
“大秦也立。”嬴政指着天幕里的名人塑像,有的只有头像,他不喜欢,还是觉得全身像好看点。
“上面雕像,下面记录生平。”
这可比他在泰山石上刻字纪功有意思多了,而且大秦有这技术,大秦的工匠可是后世都比不过的厉害!
大臣们原本有些犹豫,毕竟本能的认为石刻雕像不都是用在陵墓里?
直到看到学生们拿着各种食物鲜花放在塑像
下面,顿时了然。
这塑像还有祭祀先祖的作用呢!
“陛下,臣也要!”蒙恬仗着自己年轻是武将,不要脸的立刻主动申请。
“陛下,老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要尊石像不过分吧?”王翦紧随其上。
天幕也说了,陵墓不靠谱,不是乱世被盗墓就是被不肖子孙偷陪葬品去卖,但是石像应该不至于吧?尤其是树立在学校里的石像,不是宝贝文物,但依然能享受祭祀香火,这可比子孙后人还靠谱。
“都有。”嬴政看着其他大臣们跃跃欲试的眼神,忍不住笑了。
果然,人都是需要激励制度,曾经的军功制可以激励大秦百姓喜战、善战,如今财富和爵位什么都不缺的文臣武将依然会被荣誉和祭祀吸引。
大秦之前受到后世女校和男女综合性学校的启发已经在商议建立稷下学宫似的学校,但这件事不是立刻就能建立出来的。设立什么学科,请什么老师,还处于商议状态。
现在有了农学,天幕一定还会讲述其他学科。
还有了名人塑像,也可以学。
嬴政一边觉得忙忙碌碌,一边也敏锐地发现了朝臣和民间的变化。
一种积极的、天下人才主动朝着咸阳汇聚的变化。
相信当他的咸阳学宫真正成立起来后,这种变化会更明显。
【这条走廊大家熟悉吧?】
【从小学到大学,哪所学校没有这样的名人画像走廊呢。】
洁白的走廊挂满了画像,除了生平介绍,还有名人名言。
【从古至今的农学家,还有从农业大学走出去的农学研究工作者,都在这里。】
从古代的贾思勰、氾胜之、赵过、王祯、徐光启,每人的画像和著作都被认真地挂在墙壁上,看得真人激动的涕泪交加;
再到现代稻作科学奠基人丁颖、现代棉作科学奠基人冯泽芳、现代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化学奠基人李庆逵、现代农业昆虫学科创始人杨惟义、现代小麦科学奠基人金善宝、近代林业开拓者郑万钧……现代家蚕育种奠基人孙本忠,华夏柑桔学科奠基人章文才,华夏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李振声,以及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走过一条长长的农学名家走廊,看着他们的画像,成就,仿佛走过一条历史长河,走过了华夏几千年的农耕帝国史,走过那些由一位位杰出的农学家推动的农耕文明。
【看到这些,大家是不是觉得华夏不愧是农耕大国,农耕上人才济济!】
嬴政:“好多大才,好多大才!”
他毫不客气的说,都想要!
就算不懂里面什么“土壤学植物营养学”“昆虫学科”,但是奠基人创始人的意思她懂,土壤和昆虫对农作物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哪怕不种地的贵族,也会知道如果土壤贫瘠就长不出太好的庄稼,所以占地一般都要去占肥沃的土地。昆虫大概就是病虫害,谁家的庄稼没遭遇几次病虫害呢,
哪怕是肥田是丰年,没有蝗灾水灾,依然控制不住病虫害的发生。
原本以为是天意,没想到一切都是人力可以控制,可以学习后想办法解决的。
真切地感受到了,农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
“这像凌烟阁!”
李世民无比自豪,不愧是他!
后世定然也是学得自己!
“大秦也可以有。”
嬴政看着一走廊挂满的画像,感觉自己又学到了一招,“让画师研究。”
李斯默默低头,嘴角颤抖着翘起又落下:天可怜见,大秦的画技还没发展到这个地步,毕竟纸张都还是在天幕出现后刚刚研究出来。
但是相信以大秦工匠写实的风格来学习,从头学起一定可以的!
曾经天幕出现后,各种新法新政策的颁布让李斯只觉得自己一个人忙很要命,现在看着大家一起忙,对比之下,李斯觉得自己心情好多了。
果然是对比产生美。
同为千古一帝,还都是喜欢浩大工程的帝王,这样的名人走廊和无处不在的雕像同样打动了刘彻的心:“大汉也必须有!”
“画像容易破,让绣娘试着刺绣。”
绣娘:陛下你知道刺绣要多长时间吗?!!!
但是,大汉有丝帛画,没有纸张画,可以尝试。
大明朱元璋:“哼,大明也弄起来,还要弄彩色的,印刷成册传扬天下。”
【之前有人问我,为什么没有说袁隆平袁老?】
【咕咕当然不会忽略这一位农业史上的伟人,只是我决定了在特殊的环境下说。】
【这个环境,就是这里。】
一代代的农学人,是一颗颗农耕文明史上的明星。
墙壁上是历代学农的历史先贤,走廊里是正在学习的农学新人。
他们仰望这先贤的功绩,学习着先贤的科研精神,走出属于自己的农学之道。
【当美国选择用一粒种子来毁灭一个国家的农业基础,用一粒种子来谋取暴利征服世界时,华夏选择用一粒种子来造福全人类。】
【这一粒种子就是,水稻。】
“人生就是一粒种子,我们要做那个最好的,要做那个拔尖儿的。”
墙壁上挂着袁隆平的名人名言,还有他的生平介绍。
荆咕早有准备,开始缓缓用一行实际数据来介绍袁老的功绩:
【袁隆平不但自己做了那一粒种子,还将这一粒种子,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希望。】
袁老不断地攻克技术难关,不断地创下新的世界纪录,然后自己打破自己的纪录。
2000年第一期大面积示范亩达到700公斤,比当时现有的高产杂交稻每亩增产50公斤左右;
2006年,袁隆平提出“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即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力争用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到2012年,“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实施面积为882.2万亩,增产
稻谷达9.62亿公斤。截至2012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公斤。
2011年,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田达到亩产926.6公斤;
2013年,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示范田实现百亩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世界纪录;
2016年,在兴宁,经过专家组实割测得早稻平均亩产832.1公斤,加上本次实割产量,实现双季超级稻年亩产1537.78公斤,创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
2018年,位于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的有机覆膜直播试验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测得亩产1065.3公斤,创下海南省水稻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
“这么多!这么多!”
全是几百几千公斤,砸的哪怕是被夸过“开元盛世”的李隆基也眼红,哪怕是世界经济中心的赵祯也羡慕。
此时此刻,天幕下的所有帝王只剩下一个心思:如此大才,为何不生在我朝!
【我们古话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袁老不仅仅让华夏的13亿人口脱离了粮食不足的危机,也兼济天下,实实在在地造福了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