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未发迹前,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
还有商朝时期,吕尚未遇到文王之前在朝歌与孟津的市肆做过屠夫和卖浆饮的营生。
甚至据说舜曾经在顿邱做买卖。
无论是发迹前经商,还是发迹后退隐经商,至少可以看到,这个时期并没有后世商人不能科举、不能为官那样的限制,士而商、商而士,是很常见的现象。
.
大唐,一向洒脱的李白难得有些无耐。
“先秦时期,商人都可以直接入朝为官,在大唐却是连商人的子嗣都不能参加科举!”
他就是商贾之子,有心报国却连
,商家学派。】
【商家学派?,也称“货殖家”或者“治生家”,自成独立学派,有自身鲜明的特色。】
【这个学派,以白圭、范蠡为代表,后来被司马迁称呼白圭为“治生鼻祖”,这里的“治生”意思是经营管理。】
不同于管仲的改革法制,用经济实行贸易战来攻击国家进行称霸事业,商家学派并没有政治上的野心,处于富贵也能及时抽身去民间经商,主要就是设学授徒,经营致富。
比如白圭,被后世尊为“商祖”,曾经辅助魏惠王,官至相国,还帮魏国治水,解决了魏国都城的黄河水患。但是最后弃政从商;
范蠡,被后世尊为“商圣”,曾经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官至上将军后依然辞职归隐,到哪里都能大赚特赚。
从现代的角度看,商家学派已经有一些比较先进的商业理念。
比如,强调“时”。
白圭提倡“乐观时变”,范蠡提倡“与时逐”,就是要重视不断变化的市场上带来的经营机会。
先秦时期的商业,因为生产力的局限,主要是交易农产品以及由农产品加工而成的手工业品,这些商品本身就会受到季节性和地区性的限制。
所以,商人要选择好的时机投机和买卖。
.
白圭在民间行走,看到秋季丰收的景象,主动与农人搭讪:“今年的收成不错。”
农人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挠挠头:“嘿嘿,是。”
白圭耐心地与农人一番攀谈后,拉拢了双方的关系后,才直奔主题:“交完税还有多余的粮食,卖吗?”
农人倒也没有拒绝,他看着白圭不凡的气度,心里有了些许期待:“怎么,你们要买?”
白圭:“得看你什么价格。”
“嘿嘿,这个数。”农人就住在都城附近,买卖过粮食,对粮价还是熟悉的,闻言直接给出一个数字,本以为这贵人很好说话,谁知贵人似乎有些抠门,拒绝了:
“太贵了。”
农人连忙道:“我家粮食种的好,你看,这颗粒饱满着,大的很。”
白圭又一番讲价,最终双方各退一步,找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价格,即将谈拢之际,又道:“我多买点,你给便宜点。”
农人今年实在是丰收了,想趁机赚钱,最终还是谈妥了价格。
白圭最终来收粮时,带着自己的商队。
一方面是为了运输农家的粮食,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卖货。
白圭让商队的人与农人往车上搬运粮食时,农人恰好看到了车上的新货物,一下子眼睛就直了:“你这丝织品看起来不错,像是绸子。”
“您眼力真不错!”白圭恰似不经意般漏出几匹布,重新盖好,“上品的丝绸,刚收的,不便宜呢。”
“还有这漆器,看风格,楚国的吧?”
“是,楚国贵人用的,可贵着。”
接下来,就是顺理成章的新
善,真得只是出于好心吗?”
桑弘羊再次夸奖:“这就是‘扬名’!先为自己树立一个好名声好形象,有了一个好的信誉,其他人在面对同样的商业选择对象时,宁愿选择更有信誉的陶朱公。”
东郭咸阳眼里满是崇拜:“陶朱公实乃吾辈楷模!”
再看到后世的大招牌,全方位的资助,东郭咸阳的眼睛瞪得更大了。
还是后世的商人花样多!
捐钱都可以给自己这么夸张的宣传,他们还是太含蓄了,只自己人宴饮远远不够,哪里有哪些捐款现场的人多!
刘彻摸摸下巴,看着也有些心动。
他也想要完全忠于自己的孤臣,若是他用自己的私库去资助学子,不知道有没有用?
【先秦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奇才,谁能想到,这已经是商业人才的最后盛世?】
宋国商人计然,也是范蠡的老师,五计灭吴国;
郑国商人弦高,以十二牛犒赏秦国大军,使得郑国灭除了一场战争;
郑国商人子产,身处庙堂之高,依然竭力维护商家利益。
还有管仲,吕不韦等等,都曾经是商家学派的商人。
在没有重农抑商的春秋战国,商界人才济济,既可民间致富,也可以上朝堂定国安邦。
【后面的商业人才,有管仲才华的没有他受皇帝器重,有管仲变法决心的没遇上信念坚决的皇帝,或者很难得到管仲那样的善终。】
【下面,不得不提的就是,商业奇才管仲,与他的贸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