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 商业与货币11

朱标看着几个熟知性情的亲戚,眼里闪过一丝好笑:

“是!弟弟们,是主动报名还是我来点名?”

藩王们:“……”

可以不去吗?

老头子在上面盯着,嘤!

【这么多铜钱铁钱,不是被藏在宋墓,就是藏在府邸的地窖或者水井。这种作风贯穿了封建王朝所有朝代。

【大宋大部分在面临钱荒的时候,还有小部分人可以肆无忌惮地把一吨又一吨的钱币储存起来,任由它生锈腐朽。如同现代,大量的财富集中在少数的人手中。不知道宋朝皇帝知不知道,大宋的钱荒,与他们的三冗也有关系。】

朝廷大量冗官,大官欺压小官。大官把朝廷拨款据为己有,宋朝末年底层官吏甚至也拿不到俸禄,如同军队里的将领与小兵的区别。

各种巧立项目设立的冗费导致朝廷很多时候自己都记不清项目费用用到哪里去了,人员繁杂,内部混乱,最后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三冗混乱,导致钱财被藏在少数人手里,无法以正规途径流向该流向的下层。

但是下层钱荒,朝廷不得不加印纸币,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货币贬值之后,上层想要更多的钱来弥补亏空,来从百姓手中敛财,于是私藏更多的钱,百姓更穷……

.

“大量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如同大量的田产集中在少数的贵族手中。_[”

他顶着巨大的压力,除了对贵族下手,对百姓是实行休养生息,不扰民的安抚状态。

这才让百姓在短短的几十年快速从战乱中恢复过来,人口迅速增加,经济慢慢复苏,有了“开皇之治”。

可惜,这一切逆子不珍惜,十几年就给毁了!

杨坚想到了这里,手猛地握紧。

独孤皇后同样也想到这里,感觉是自己的心脏猛地被攥紧。

大隋的江山,她看着杨坚出力,自己也出过不少力,怎么忍心看着大隋江山再次破碎!

“实在不行,把李渊一家人接过来吧……”杨坚妥协了一般,“若是杨勇与杨广不服,就让他们自己斗,也比连累百姓好。”

独孤皇后能听出杨坚声音里的艰难,自己同样很难做出抉择。

难道真的要把辛苦打下来的江山拱手相让吗?

独孤皇后最终开口:“都依陛下所言。”

杨坚反而长长地叹息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这个抉择,依然很难开口……

但是二人都没发现的是,在墙角,一个小太监快速离开,把二人的话透露给了杨广……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许多朝廷末年显示出来的混乱,其实早在建国之初就能看出来。比如宋朝的制度混乱和军队弱势,从赵光义开始就已经有了。】

【我们无从改变历史,还是说回货币吧。】

赵匡胤冷冷看着弟弟:不,历史可以改变。

既然宋朝的混乱是从赵光义开始,那就永远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这一刻,哪怕是原本依附于赵光义的朝臣也暗暗下了这个决心。

赵光义只要登基,祸害

,被家族的大伯做主嫁给了村里的农夫。

大嫂想反抗?跟钱过不去,明初时实行的是更严格的“重本抑末”政策。】

【比如,商人的地位更低。比如,海禁政策。再比如,朝贡制度。】

朱元璋曾言:“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又规定:“农民之家止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穿绢布。如农民家但有一人为商贾,亦不许穿绸纱。”

其实不是只有明朝不允许商人穿丝绸,汉初时期刘邦也实行过禁止商人穿丝绸、禁止商人乘车骑马、禁止商人持有武器的抑商政策。

海禁同样不是只有明朝才有,宋朝、元朝都曾经短暂的实行过海禁,而且并不影响海外贸易。

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才开始长期实行海禁政策。

从明初到后面,海禁愈演愈烈,内容越来越详细,最严重时期连渔民出海捕鱼都不被允许。

海禁政策的限制是双方的,不仅限制了大明沿海的百姓下海经商谋生,也限制了外商来华贸易,让唐宋元以来的开放贸易开始走向衰落。

元朝虽然打败了宋朝,但是对外贸易上继承并发展了宋朝的贸易政策,也学着宋朝建立市舶司,发行纸币和铜币,海外贸易比宋朝时更繁荣。

明朝却把海上贸易的大好局面直接腰斩,并且,一反宋元时期不重朝赠而重贸易的趋向,重新建立了所谓的“朝贡制度”。

“朝贡制度”在明朝之前就存在,但是与私人经商并不相悖。

少数民族或者异域国家朝贡中原朝廷,维护双方的政治和平关系;民间的私人商贩经商贸易,维持双方的经济贸易关系。

但是到了明朝,不允许有除了“朝贡”以外的私人商贸行为。

在“朝贡制度”下,海外诸国想要和华夏经商,必须先在政治上与大明建立宗藩关系,被大明册封,奉朔称臣。然后大明颁给贡舶勘合,作为来往封贡的凭证。有了勘合凭证的国家,才能在修贡的名义下,带着货物来到大明,进行有限度的贸易。

并且,在大明时期的市舶司,不再是监督自由贸易市场经济的机构,变成了监督异族国家交易的机构,异族国家只允许限期开市3-5天,在此期间,任何私人贸易都不被允许。

宋元时期的市舶司,主管海外贸易。

到了明朝,市舶司如同经济里面的东厂,监督着贸易双方,让经济想活跃都没法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