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的医学发达,许多政策在现在看来依然很先进,比如大秦对待传染病的态度。】
几位黔首去官府举报了邻居,把官差带到了邻居家中:“大人,他患有‘毒言’,还跟我们一起共用杯子,这是故意想把‘毒言’传染给我们!”
邻居连忙喊冤:“我没有!”
黔首远远地站在门外,根本不敢靠近,喊道:“你外祖母不是得了‘毒言’’?”
邻居:“我外祖母是得了,但是她已经被迁去了疠迁所。”
官差看着双方争执,直接上前:“先带走让医士检查。”
官差直接把人带走,邻居一路人还在叫嚷着:“我没有得!我真的没有得!”
举报他的黔首们一起跟着,一路嚷嚷着一直等到医士给邻居诊断结束,然后摇头:“的确不是,放归。”
官差松了口气,还好不是,不然他们也接触了,也怕被传染。
黔首们有点慌:“他怎么不是呢,他什么症状都很像。”
恰好有真正的病患前来,医士直接示意黔首往那边看:
“你们看,那边的才是。”
“哪位黔首患的是疠病,黔首患了疠病以后眉毛脱落,鼻梁也腐烂坏了,现在臂肘和膝部畸形,行走已经很困难,身上还有溃烂,等以后病情更严重了,连嘶吼都喊不出声来。”
“毒言”是指烈性传染病,包括在此时大秦人并不了解的“疠”病,也就是麻风病。
一群举报的黔首和被误会的邻居看到病患,齐齐退避三尺。
原来这就是“疠”,看着好吓人!
【“疠”就是麻风病。】
【根据大秦的制度,如果庶民发现身边有人染上麻风病,要立即向官府报告。官府将患者抓捕后,经过医士确诊,会将麻风患者送到疠迁所进行强制隔离,以防止麻风病毒传播蔓延。】
【但若是经过医士检查发现不是,并不会滥抓无辜。】
【秦法的严格,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公正性。】
唐朝,皮日休对于秦朝的做法非常不喜欢:“疠之能祸人,是必有知也。”
从汉朝逐渐兴起儒学之后,对秦都是以“暴秦”称呼,对秦的疠迁所也是颇有微词。
尽管汉朝唐朝其实官方都有隔离疾病的机构,但是民间一些儒生对此颇有微词。
哪怕民间自发兴起隔离,部分儒生认为独自隔离病患不义,要以身作则证明没有传染性,反而要家人先亲近照顾,病愈之后才出门。
比如皮日休,就认为“疠”是不忠不孝、谄媚之徒身上才会得病。
南宋洪迈同样表示:“疫鬼不犯之家或是三世积德,或门户将兴。”
这并不是单独只有这二人是这样的观点,在儒生中颇为流行。
从汉朝开始,被汉儒结合汉朝流行的谶纬文化,将儒学神秘化后,儒生相信个人德行可以规避乃至战胜疾病,于是影响
了后世各种各样的“孝感动天工业口罩应运而生。比如现在大名鼎鼎的n95口罩,同时运用在医学和非医学领域。】
【在现代很多矿产与化工行业,比如煤矿工,陶瓷工,水泥工等,都需要用口罩遮挡口鼻,可以防尘,也可以避免一些由灰尘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放在古代可能材料不够透气,但是总比完全遮挡要好。】
听到这里,有秦朝矿工家庭的妇人立刻积极地去找针线:“口罩这么有用?这可太好了!”
她的丈夫难得回家探亲,看到妻子忙碌起来,想要说什么,话还没说出了,“咳咳咳”的一阵猛咳。
妻子急忙去给丈夫端水喝,一杯水下肚后,丈夫才缓过来。
此时他的脸色已经咳的通红,看向妻子的眼里满是愧疚。
他沙哑着声音:“是为夫没用,让你操心了。”
“我今晚就做口罩试试!”妻子怜惜的轻轻抚着丈夫的背,帮他顺气,一边看着天幕上的口罩模样,思考着可行性。
“买药买不起,纱布咱自己可以纺织。”
“六层布不行,就三层!”妻子下定决心要在丈夫离开之前做好,“当家的,这次我用各种布料试试口罩,做好了你再戴着去下矿。”
丈夫忍不住又咳了两声:“咳咳,好。”
怕妻子担心,他连忙喝了几口水,缓解了嗓子里的干痒,依然在小声小声的咳嗽着。
妻子心疼地去搬来家中的布匹,并不是多好的布料,但是可以挨个试试,一边穿针引线,一边念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