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自己为了帮助夫君,不假人手亲自验尸,亲自画图,现在却又帮助自己逃过一劫。
这样的恍惚持续到了她们一群人登记结束后,又被带去参加考核。
单独的招工和考核,就持续了一整天。
尽管人很疲惫,但是当她顺利通过考核,拿到了特殊人才部发给的象征身份的木符,刑二娘摩挲着上面自己的大名,泪眼朦胧,脑海里的意识逐渐清醒:
不,不是夫君救了自己,是她自己救了自己。
小时候她可以帮助父亲,嫁人后她可以帮助夫君,现在遇到危机还可以帮助自己。
既然她有这番才能,为何总是救别人,为何不能成就自己?
刑二娘仅仅握住象征自己身份的木符,以后,她再也不必隐藏在幕后,顶着他人的身份,帮别人做事还卖力不讨好。
她要堂堂正正,在特殊人才部留下自己的大名!
.
最繁华的应天府忙着人才分类时,松江府已经出现了卓有成效的能干者。
一名纺织女工在黄道婆的棉纺织机上再次改良棉纺织机,已经有了西方飞梭的雏形,朝廷派人使用发现很有效率后,当即送来裱金牌匾,挑着盖了红布的好几个大箩筐,敲锣打鼓送去女工家中。
“这巧娘不亏心灵手巧,听说那织布机比以前的织布机速度快三倍不止!”
“何止快,布匹更细密更光滑,棉布可以纺织的跟绸缎一样,摸着可舒服了!”
“厉害!”
“听说那箩筐里全是钱!陛下赏赐的米面和铜钱!”
听着朝廷那大阵仗,跟有人考上状元一样威风,本就有人羡慕,听到这话,有人坐不住了。
当锣鼓队停在女工家中,有那看热闹的手欠,真去掀开好几个箩筐的红布。
官府有意宣传,不但不阻止,有意把所有红布掀开,顿时引来一片吸气声:
“好多钱!是铜钱不是大明宝钞!”
“好多米!是精米咧!”
“这白面一看就是精白面!不是黑面杂面!”
民间也不管什么礼仪,被冲击的眼睛都直了,但是当着官差的面,被官府重点关注的一家,有人有别的心思也不敢有太多想法。
更何况,官差还开口说了:“陛下亲旨,只要谁研究出来的工具真的有用,都有重赏。不拘是纺织机器还是农具、铁器、兵器、火器、还有什么车船,都可以。”
顿时群情兴奋,开始七嘴八舌询问起来。
官差做足了准备,就着这件事开始现场回答。
这一幕,仅仅是一个开始。
日后,松江府只会有更多的人才,源源不断的从民间诞生。改良的先进工具带来的好处,也让抠门的朱元璋掏钱掏的心甘情愿。
.
作为东南沿海,文化与经济都很发达的杭州府,现在更进一步。
各种私学如雨后春笋,富商和大族们纷纷自费掏钱,开专业的医学校、农学校、工学校,还有单独的女校。
而后,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会输送到自己家族的各个岗位上,会让他们更一步见识到教育对社会的良性影响,也进一步形成良性循环。
还有大胆浙商,在海禁刚开,朝廷允许民间商人出海后,迫不及待出海,已经带回了海外物种和各种物资,开始先一步的研究西洋人的一切。
.
福州府,南少林开始积极地习武抗倭,其他各个寺庙的武僧也不甘示弱。
天幕明确告知大明未来饱受倭患,还怎么能放心的只念经不习武?
寺庙在磨刀霍霍向倭寇,民间也深受影响。
贵阳府的苗兵,云南府的象兵,琼州府的水兵……各地的少数民族民兵和社团各自提前成型,并且积极训练,备战未来。
而为了让更多农业经济落后的地方发展农耕,朱元璋派出了更多的农师、农官到当地,还邀请各地、各民族,甚至是各个国家的外邦人,来一起交流学习,还互相派遣商队进行交流访问,不再只是朝贡赏赐……
当看着应天府各种肤色的人越来越多,看着摆放在自己案头的文学作品百花齐放,终于不再是天幕每次提到就气得自己喷火的作品后,朱元璋长长松了一口气。
还好,及时救回来了。
再数一数国库的收入,看看国库里的黄金储存,问问市场上的物价和军队士兵的满意程度,朱元璋有了几分自得。
“不说超越大唐,做个大唐第二,不难吧?”
朱元璋本就崇拜李世民,现如今,更向往那样一个开放包容的盛世大唐。
朱元璋仔细盘算着,还有哪些可以改的。
朱棣笑嘻嘻凑上来:“父皇,别担心,还有我呢!”
朱元璋一巴掌拍过去:“刚封太子就得意忘形,比你大哥差远了。”
朱棣顿时一阵心虚:“那个大哥去哪里了?”
也没听到大哥的丧事就突然被加封为太子,他也很紧张。
朱元璋顿时得意一笑:“嘿,你大哥发现美洲了!”
说着他嫌弃地一看朱棣紧张中带着惊喜的表现,嘴角翘得更高了:“美洲到处是黄金白银,地方辽阔水土肥沃,好东西多着,不用担心你大哥跟你抢这位置。”
朱棣非常相信,那么到处是宝贝的地方,换他他也想要!
朱元璋突然脸色一沉:“日后,你们两兄弟里应外合,若是不能做的比历史上的‘永乐大帝’更好,老子死了也得抽死你!”
朱棣嘴角一抽:只抽他不提抽大哥,父皇还是一如既往的偏心。
但是已经有了如此好局面,华夏比历史上更早更快的发现美洲,大明若是还不能做得更好,他也不配被称为永乐大帝。
朱棣自信一笑:
“父皇,您等着,我要把大明的国旗插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