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章

金屋不藏月 楚寒衣青 3480 字 7个月前

但此刻,相较于对良才和白二郎的愤怒,有更令周围百姓着急的事情。

“大师,就算这些恶钱精致,但庙里的恶钱是不是收得太多了?”

“这些恶钱到底是如何出现的?可不是我们给的呀!庙里突然点起钱钞,是不是想要追究什么?是不是想要更改契书?把质押一亩田变成质押十亩田?!”

“这些恶钱不会再发给我们吧?”

点出了有人受害这种可能性,现场的大家更加不安,逐渐的开始有了鼓噪的迹象。

寺庙借贷他们长生钱,也并不是白白借贷,都是要收抵押物的。

他们抵押的,可是自己的田亩、自己的房屋,若是实在什么都没有,又得活下去,他们还会签了契书,妻儿子女甚至自己都抵押出去。

到时候,长生钱不止无法长生,还要家破人亡了。田亩、房屋归于寺庙,他们也成为寺中的佛图户,日日替寺内劳作。

正因如此,百姓们万万无法接受长生钱里夹杂恶钱的情况。

“大家安静……善信们!”惠明大师说,“佛祖不沾铜钱,这些事情都是寺内的净人处理的,此次回去,我们一定彻查一遍,确保给大家的铜钱中,都没有恶钱。”

这话说得不好。净人也是佛寺委派的,出了事情推到净人身上,又有什么意义?

元无忧这时候看了一眼惠明大师。

他在百姓们的鼓噪变得更大之前,站出来说话:

”大家听我一言。”

本来已经开始愤怒的百姓,见着了元无忧,怒气稍歇。

“武陵王!”

“佛王爷给我们做主!”

“听听慈悲王怎么说的。”

“我知道大家担心什么。大家放心,寺庙不会把这些恶钱均摊在大家的头上,更不可能更改契书,改变质押数量或归还钱数。至于将恶钱再发给大家更不可能……”

他虽这样说,可众人并不愿意这样相信。

他们还是喊道:

“之前也以为官吏打杀用恶钱的人都是夸张,可现在眼看着就要在我们面前杀人了!”

一面喊,甚至一面朝元无忧迫近。

似他们这样的平民百信,若非走投无路,谁会借贷?

既然已经借贷了,但凡有丝毫风险,就是走投无路。

这些百姓,平日里总是如同牛马一样温驯,但再温驯的牛马,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候,也总要做些挣扎吧!

旁边的惠明大师神色隐有变化,原本在这里的净人,也暗暗朝惠明大师靠近,准备将大师与武陵王同这些闹事的百姓隔离开来。

可是这时候,元无忧不退反进,大步甩开了净人与惠明大师,几步来到百姓中间,一把握住举得最高、舞得最用力的那人的手。

那是个中年汉子,刚才十分愤怒,现在被这么一握,却当场呆住,惶恐地想要下跪。

但是元无忧微

微用力,握住了他。

“我明白大家的担心。”他再次重申,言语和缓,如同佛祖垂眉敛目的慈悲,“不错,这些事情口说无凭。我愿意为大家担保。若是大家的契书被寺庙篡改了,你们可以持有自己的底本来找我,我为你们做主。”

这句话便让大家高涨的怒火平息不少。

而元无忧还没有说完。

“至于大家担心的会从寺庙里收到恶钱这件事,我也可以直接做主:你们跟我上珈蓝寺,珈蓝寺现在当着大家的面开无尽藏,点检钱钞。但凡发现恶钱,即刻销毁。”

这无尽藏,也就是寺庙存钱的库房。

听了这两段承诺的百姓们,怒火也开始逐渐消退。

他们又变成了温驯的牛和马。

“佛王爷慈悲……”

“王爷真的替我们着想……”

“佛祖保佑王爷长生不老,无忧无病……”

元观蕴在旁边默不作声、冷眼旁观。

可能是小时候记忆在作祟,他如今无论什么时候看见元无忧,无论看他做什么事情,总是会联想到小时候的血经。

他感觉有点厌恶。

但这并不是对元无忧本人的厌恶。

只是对那张讨好圣人的血经的厌恶。

注意着元无忧的时候,他又不免注意到元无忧背后的惠明大师。

惠明大师在元无忧说‘开无尽藏’验钞的时候欲言又止,似乎不太愿意,但看着前面这么多人,那些话含在他嘴里,并没有说出来。

这时候,人群里突然传出一道不和谐的声音。

“佛王爷慈悲,但我们怎么能知道这次开的无尽藏,就是佛寺那所有储藏?一般大家也不会只把钱放一个地方吧?若是寺中有好几个存钱的地方,而我们只看了一个地方,那也不能证明恶钱没有了呀!”

本就暗自不悦的惠明大师听到此处,不禁喝了一声:

“武陵王为照顾你们,已经多方退让保证,你们竟还得陇望蜀,犹不知足!到底是真的担忧,还是借题发挥,来闹事的?若是真的不安心,不借长生钱不就好了?大家可曾听闻寺庙追着谁要借贷他长生钱的?长生钱利息可是极低的!”

惠明大师的话让大家瑟缩了下。

出声的那位年轻百姓,更是扑通跪倒在地上,哀告道:“大师,佛王爷,我没有这个意思,我只是家里难,实在不安啊。”

人群中有人认出了他来,也忙向惠明大师求恳道:

“大师,他是我邻居,家里真的难……”

“大师,我来吧。”元无忧回头对惠明大师说,接着又转向那位跪在地上的百姓,问,“能说说你家里的情况吗?”

人群七嘴八舌之中,情况很快分明。

跪在地上的年轻百姓,名叫张德,前年成了亲,可孩子刚刚出生,老父就伤寒去世了,不得不收刮积蓄、典卖家当,为老父下葬。

老父刚刚下葬,老母又因为操劳和伤

心,眼睛半瞎。

按照律法,朝廷本来应该发给他们一百亩地的,但不知什么原因,迟迟没有如数发下,如今他们手里不过二十亩地,地不够,稅却要如数上缴。

本来老母可以在家中纺些麻布补贴稅款,但如今老母眼睛不中用,也做不了这些事情,如今家里的所有担子,都压在他和他刚刚生产完的妻子身上。

“为什么田没有如数给他?”元观蕴低声问尹问绮,“是只有他一个人这样,还是大家都这样?”

他在宫里的时候,每月的公主月俸,也不能如数拿到。不得不靠黑娘每月的刺绣浆洗来补贴他们的生活。

“很多人都这样,欠的多多少少而已。至于为什么……”尹问绮想了想,委婉说,“也许是因为朝廷也没有那么多的田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