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脸上有着好奇。
想看杜启怎么处理。
杜启环顾周围,看到百姓脸上的神情,虽说有诸多好事者是喜欢看热闹的。但更多的百姓,却是看向了罗言生的方向,一副为罗言生担心的样子。
杜启心思转动。
眼下的刺杀,杜启可以笃定,不可能是罗言生安排的。因为这样的刺杀,对罗言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罗言生安排人刺杀成功,杜启身死,那么杜启带来的大军,立刻就会暴动杀人,罗言生得不到半点的好处。
当然如果刺杀失败,罗言生更是得不到半点的好处,反而惹了一身骚。
罗言生不具备出手的理由。
片刻时间,杜启已经想明白这一次的刺杀,必定是栽赃给罗言生的,意图挑起杜启对罗言生的怀疑,甚至于让杜启处置罗言生。
关键的地方在于,整个伊吾城万千的百姓,都站在罗言生一方。一旦杜启处置罗言生,甚至于后续杜启要处置罗言
生,都可能被利用,说杜启打压乃至于做出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进而被人利用此事煽动百姓,以便于对付杜启。
杜启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全部想清楚后,脸上掠过了一抹笑意。
杜启走到罗言生面前,伸手托起罗言生,正色道:“罗刺史,本王相信你。因为你,没有半点刺杀本王的动机和理由。这事情,你不必放在心上,本王相信你。”
“谢殿下!”
罗言生站起身,躬身道谢。
他内心是真的紧张,背脊更是生寒,因为一旦遇到猜疑心重的主君。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就极可能出现芥蒂,即便不追究责任,可城主府出了刺客,也会证明他没有能耐。
杜启没有追究,罗言生内心万幸。
杜启内心实际上已经有了打算,眼下虽说遭到刺客暗杀,但实际上,却也并非什么坏事情,反倒是一个机遇。
稍微利用一下,就可以扭转局面,反而借此收获民心民意。杜启深吸口气,抬手下压道:“诸位乡亲肃静,本王有话要说。”
他的话传出,周遭的百姓这才渐渐的安静下来。一个
个百姓的目光,汇聚在杜启身上。这些百姓刚才,见到了杜启没有追究罗言生的一幕,对杜启的印象不错,觉得杜启是英明之主。
因为百姓信任罗言生,所以认为罗言生是无辜的,不可能安排人刺杀杜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