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冲来了
所有人离开大殿后,王绩看向杜启道:“大王还有什么吩咐吗?”
杜启直接取出他这段时间撰写出来的所有书籍,搁在王绩的面前,道:“王祭酒,这一批的书籍,尽皆是杂学,但又很重要,需要在科技大学内进行研究。”
“如今科技大学中,研究诸子百家学说的人很多。所以这些杂学,我都各自命名。你安排下去,让感兴趣的人进行研究,然后开枝散叶,把这些学问传下去。虽说这些书籍,并非是经史子集,并非儒家经典,却是能真实有用的。”
杜启郑重道:“务必要仔细安排,认真贯彻,不能松懈。”
“是!”
王绩立刻应下。
科技大学中的许多学科,如数学、医学等,王绩都有所了解。这些内容,都是杜启传播出来的。如今杜启又传出新学问,所以王绩很是期待。
他倒是没有立刻看书,而是郑重道:“请大王放心,
臣一定会安排妥当的,确保这些学问不会在科技大学中蒙尘。”
杜启颔首道:“本王相信你。”
“臣告辞!”
王绩倒是没有耽搁时间,起身离开。
杜启看向王绩,眼中掠过一抹赞许。说实话国子监这个机构,要说有用的确有大用,可要说没用却也有用,属于比较鸡肋的机构。
王绩这一次提交上来的奏折,其中的内容让杜启很惊讶。大一统之策是极为不错的,甚至这一奏折的内容对夏国来说,如果说夏国是一座房屋,那么有了这一策,房屋就有了夯实的地基,能确保房屋的稳固。
另一边,六部、五寺的官员,以及上官仪、来济、马周已经快速的商议策略,商议接下来如何推行的事情。
杜启安排了,自是要推行。
尤其他们更清楚,大一统之策对杜启治下的长治久安极为关键。一旦夏国的根基夯实,夏国崛起,他们这些朝中部堂官员,也会荣宠更多。
随着众人各自建言,条陈最终议定,便开始贯彻下去
。从夏国朝堂,安排到各州,在由各州贯彻到地方上去,逐一的推行。
时间流转,转眼十二月过去,进入一月。
一月的天气颇为寒冷,且整个高昌国内,地上仍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所谓瑞雪兆丰年不外如是。这个时候许多工事都停工,政务也更少,加上有六部、内阁在,治理西域各州,看似事情多,实际上对杜启来说,处理起来很是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