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因为公主接连出事,李闻鹊有心弥补一下,就让人买下从长安运来的高价蔬菜,送到公主的饭桌上,可他没有就此事向公主示过好,还是公主自己发现的。
李闻鹊跟杨长史等下属关系平平,他不以势压人,也没兴趣跟这些人搞好关系,只要他们别扯自己后腿,爱干嘛就干嘛去,平时他连应付都懒得应付一下。
他甚至对家里人也是这样,孙氏虽然是妾,但跟了他多年,他将人带来边城,却很少与之沟通。在李闻鹊看来,孙氏就该为自己打理好后院,至于孙氏每天在想什么,需要什么,那不重要,他也没有时间过问这些。
这样的性格,说好听点,叫清高,说难听点,就是孤芳自赏,还死要面子活受罪。
所以杨长史他们表面上尊重李闻鹊,实际上这都护府却跟一盘散沙一样。
李闻鹊此人,能为将,不能为帅。
公主见他人还可以,曾有心提点他两句,但李闻鹊对此却不以为意。
他说:“武将只要关心如何打胜仗,仗打得好不好,后勤粮草是否充足,麾下士兵是否齐心,至于朝堂那些尔虞我诈,不是我应该关心的,我也无权关心。像如今都护府,虽说我手下副将和杨长史他们都要听我调遣,但杨长史背后另有恩主,我也不可能礼贤下士就让他五体投地,这样的事我见得多了,我如今只为报陛下知遇之恩,专心守好这边城便是。甭管底下人有多少歪心思,只要不动到我头上来,就随他去。”
李闻鹊都说到这份上了,摆明我行我素,听不进去,公主也就随他去了。
但现在孙氏死了,公主也不可能当面再揭人伤疤,就说了两句场面话。
“李都护不必自责,此事也是意外,谁都不希望发生。”
李闻鹊:“殿下若想换个住处……”
公主温声打断他:“先前官驿那边遭遇下毒,李都护就马上将都护府让出来,如今再换,不说兴师动众,城中百废待兴,恐怕也没别的地方了。”
李闻鹊拱手摇头:“惭愧!”
公主:“李都护
也刚到不久“那大夫昨日还在的?”
风至点头:“那大夫名叫周逢春了潮,不能种了。烤羊肉我也吃不惯,带着浓浓的膻味,还要面对一个异族丈夫,他说柔然话的口音,也与我在中原学的完全不一样。”
眉娘以为公主纡尊降贵过来,是想让她招供,却没想到对方倒先讲起自己的故事。
此时公主递来一个纸包,眉娘低头,竟是个热乎乎的葱油饼,她又饿又冷,顾不上其它,就将饼往嘴里塞,再听公主的故事,不由生出一丝微妙滋味。
秦菘不是什么稀罕物,冬天的时候蔬菜无法存活,即便有,那也是达官贵人享用的,许多老百姓会先将秦菘和晚菘储存在地窖,待冬日再拿出来慢慢吃,或熬汤,或蒸烤,眉娘家境虽然清贫,也不至于连秦菘和晚菘都吃不起。
“那一整个冬天,我每天都吃牛羊肉,他们做法与中原人也不一样,就是烤,再撒上一把粗盐,肉不会将就片得多薄,有时候厚厚一块半生不熟,你不吃,便是瞧不起柔然人。很快我便脸上长疮,害了肚子,躺在床上十天半月起不来,有一回上吐下泻,几乎死掉,以至于那些柔然人都说,中原女人柔弱不堪,根本当不了柔然阏氏,还说如果我死了,就当中原人食言,要重新举兵攻打中原。”
眉娘吃饱喝足,又多了取暖的炉火,渐渐集中精神,听得呆住了。
她忍不住道:“柔然人很残暴,有一年他们打到张掖来,进城就烧杀抢掠,那时我还小,阿娘将我藏在腌晚菘的瓮里,我亲耳听见柔然人追着一个少年进来,将他杀死,抢走他手里的财物!”
等眉娘出去时,那少年还没断气,他哀哀望着眉娘,血流了一地,好像希望她帮忙了结自己。
眉娘吓住了,当然不敢动手,她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少年流尽了血,慢慢死去。
直到许多年过去,这一幕仍然烙在她心里。
这也是每个边城人的阴影,因为在朝廷彻底收复这里之前,柔然人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一次,有时是春天,有时是秋天,他们经常是为了粮食和财物,有时也抢奴隶,大部分抢女人和少年,因为女人能暖床,少年能干活。
不是没有人想过反抗,只是反抗的人都死了。
十年前公主去和亲,正是在朝廷对柔然劣势的时候。
从前眉娘根本没想过拿自己跟公主比较,因为后者高高在上,根本无从比较。
但在公主讲了这段故事之后,眉娘忽然觉得,即便是公主,也身不由己,甚至比她们更惨一点,毕竟她只要不被抓去柔然,就还能继续当个中原人。
“后来呢?”眉娘忍不住问,她对公主的故事有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