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惟抬头,不解。
“你后颈受过伤吗?”公主问道。
换作别人,是不会这样大大方方问出来的,总还要旁敲侧击,委婉托词一番。
但两人私下相处,公主既然已经露了本性,也就不屑再遮掩。
陆惟目光微闪,竟也没有否认:“许多年前被我母亲拿斧子砍的。”
他像是知道公主肯定会追问,与其说半截“被斧子砍的”,再等对方来问“被谁”,还不如自己直接痛痛快快说出来。
公主这下是真的很惊讶了。
时下天下未有一统,民风也就不怎么讲究,士族女子一般簪花描画,也有个别爱弯弓骑射,不过那大都是武将之女和平民女郎,士族高门还是喜欢端个架子,讲究娴静贞德,高门仕女也尽量都往这方面去培养,才女倒是出了不少,很难想象陆惟的母亲竟会拿起斧子砍伤亲儿l子。
她想了想陆惟的家世。
陆家,出身扬州陆氏,也是世代为宦的家族,到了陆惟祖父那一辈,出任右丞相,从此陆家这一支也就变成显宦了。
陆惟比公主还小个几岁,公主出降那年,他也才十二三岁左右,公主对他没什么印象,但当时陆家好像的确出了点什么轶闻,好像是与陆惟父亲有关,她记不大清了,因为那会儿l的公主正忙着和亲的事情,无暇也没兴趣再关注那些东家长西家短。
“那年我父亲带回两个女子,要纳为妾室,我母亲很生气,两人大吵一架,后来她出门交际,平时应酬那些人,话里话外笑我母亲管不好家,我母亲这才知道那两个妾室,原先是妓家出身,被我父亲养在外头,已经有许多年了,她一直被蒙在鼓里,她们给我父亲诞下生下一儿l一女,父亲一高兴,就说要把她们带回家,正式给个名分。”
公主听着这个故事开头,挺像京城高门大户里日常发生那些争风吃醋的故事,不免有些平淡乏味,但她又觉得陆惟声音挺好听,这么玉佩骢珑一样地说下来,像饮了一盅杨梅汤,虽然如今杨梅的时节还未到,她就想骗陆惟多说两句。
“那你母亲应该去发作他们,怎么会迁怒于你?,找了个机会告诉李闻鹊之后,李闻鹊就开始暗中整顿身边的人,先排查自己跟前的近卫和心腹部将,然后是都护府的官吏下属们,最后则是当初在官驿里干活的杂役仆从。
苏氏一开始是在都护府干活的,只因她做菜手艺还可以,才会临时被调到官驿,如果苏氏说的同党存在,那人最有可能就是那天同样在官驿里的,更进一步说,是那天能够接近过后厨的人。
但先前李闻鹊已经官驿里的人都清查一遍,可疑的抓去审问,确定没关系的放走不再录用,来来回回筛了好几次,都没有找到疑似下毒的人。
陆惟就提出一个办法:“李都护不妨将官驿后厨的人分开审问,逐个问他们那天路过或靠近后厨的人,以及那个贪嘴身亡的婢女,她死之前又遇到过什么人,这些都可以查查。”
李闻鹊皱眉:“官驿当时有公主在,寻常人不得进出,但是那天晚膳之前,我身边的副将宋磬,曾奉我之命,去给殿下送过礼单。还有杨长史,听说他也跟着去了。”
陆惟:“礼单?”
李闻鹊:“本地商贾,听说公主在此停驻,便联名送了份年礼,大部分人没有公主的门路,也进不了官驿,就来找我,举手之劳,我也就帮了。”
此事没什么好隐瞒的,李闻鹊应该是先前筹集军费粮草,才跟这些商贾认识。
至于杨长史,他喜欢钻营,总想换个安逸的地方当官,见缝插针跟着去见公主,也不算奇怪。
宋磬,杨长史,会是这两人之一吗?
杨长史也就罢了,他不了解。
但陆惟觉得宋磬的可能性不大,对方既然是李闻鹊副将,肯定深受信任,数珍会要是能安插宋磬,早就对李闻鹊下手了,也用不着让苏氏迂回曲折,绕了那么大的弯子。
虽然找不到凶手,他们对苏氏的话存疑,但这番彻查也不是没有好处的,最起码城中风气都为之一清。
从前三教九流龙蛇混杂的边城,如今也渐渐有了作为一方重镇,平安祥和的影子了,即便是暗地里还有些蝇营狗苟的龌龊勾当,对方也不敢像从前一样欺行霸市,摆到明面上来,百姓们自然也好过了不少。
这许多人从前苦于柔然人隔三差五的抢掠,又因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也无处可去,只能每日都过得战战兢兢,现在好不容易安稳下来,而且可以预见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柔然人都不会再来侵扰,他们就可以放下心来过日子了。
于是街上陆陆续续,就有了过年的气息。
置办年货的,走街串巷的,沿街叫卖的,寻常人脸上也有了些因为安定而带来的笑容。
眼看春节将近,公主一行此时启程已经不合适,京城那边正好也有旨意和赏赐下来,让公主可以先在张掖休息,等年后天气暖和一些,再出发回京也不迟,否则让公主在风雪兼程中度过春节,就显得皇帝很不厚道。
既然要在张掖多住些时日,公主再继续留在都护府鸠占鹊巢就不大合适了,她提出重新搬回官驿居住,毕竟
李闻鹊总在军营住,
都护府的官吏寻常有点公务都得跑到军营去找李闻鹊,
来回委实不便。
李闻鹊也没有反对,命人将官驿重新整修一番,又安排了可靠人手之后,再恭请公主到官驿下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