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拜访隐居之士

神道符召 雪满林中 5668 字 8个月前

又见着几座草堂,虽然简陋,但是却也足够清雅。更是盖着一个茅亭,便在其中坐了。

范易心想着,这隐居也不是常人所能为的事情。看着简单,但是没有钱,没有势。却是万万不能。

就比如这师徒在此居住,虽然菜蔬自己种。但是其他物质,比如粮食油烟等物,却都要在手下购买。

便如另外一个世界,就有一首疑为唐伯虎的诗:“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般般皆交付,柴米油盐酱醋茶……”

不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生计问题烦恼,方才能够真正过着逍遥隐居的日子。

若是日日吃不饱,穿不暖。为着生计犯愁。那就不过普通的山民百姓了。愁都愁死了,又哪里有些逍遥的意思了?

再者,你便以为隐居山中。那些税吏就不会来找你收税了?

不过,这些都并不是范易所关心的地方。人才他现在不缺。他现在这个岁数,还没有到掌权的时候。

再说,缺少人才招揽便是了。他是大家族出身。不愁没有人才投靠。这般三顾茅庐之举,就大可不必。缺少刘备这种没有根基之人。才不得不为之的。

就比如曹操,和孙权。坐在家中。各种优秀人才,还是会争先恐后的投靠。

这次来,却是范易对于这位据说经常炼丹,弄的丹炉爆炸的诉林先生本人十分感兴趣。

莫要忘记了,在另外一个世界。火药是怎么发明的?

范易能够找出火药的配方比例,但是毕竟两个世界,物性多少有些差异。有着这么以为有些经验的方士在,搞出火药来,就更加容易许多。

心中想着这些有的没有的,就烹煮着山泉,和这诉林先生等人闲话着。却是天南海北的闲扯,丝毫不露出半点招募的想法。

虽然有着招募之意,但是这个时候,不过只是打下基础而已。

毕竟自家年纪还轻,没有正式掌权。更不好安排职业。开口招揽,就太过莽撞。现在不过结着善缘,日后招募,就是水到渠成。

聊了不久,范易就把话题转动炼丹之上。范易本尊身边的那位白苏儿,本身出自方士之家,甚至能够炼出延寿丹来。对于炼丹之事本就不陌生,因此很容易就和这位诉林先生聊到一块儿去了。

诉林先生叹息,说着:“炼丹之举,简直太费财力。各种丹砂,水银等物,太过昂贵。每一次开炉,都是把数十万钱投入其中。然而一个不成,就尽数成为废料……”

“黄金可成,不死药可就。”范易随口笑着:“诉林先生真的相信,能够练成不死药,将全身尽数化为黄金的物质,便能永恒存在么?”

虽然不太懂范易的用词,但是诉林先生叹息着:“长生不死,谁人不想?便是只要有着一线希望,就会有人的前仆后继的不断试验……”

“炼丹,服气,辟谷,采补,存思,坐忘……种种法门层出不穷,然而始终却不能得长生不死。当真让人叹息……”

诉林先生说着,忽然一下子意识到了什么,笑着:“少将军前程远大,日后当济世救民,万万不可沉迷于这小道之中!”

范易自然一笑,就和诉林先生谈论起具体的各种操作手法起来。

这许多就十分复杂麻烦,类似后世的化学之中的实验过程。

范易微微笑着,只是倾听。他对于炼丹如何,当然没有多少兴趣。但是却对这炼丹之中的副产品,火药,兴趣大的很。

有着火药,这个时代不一定能够造出火枪来,起码短时间很难。但是造出火炮来,尤其是原始一些的火炮,就简单多了。

无非就是一个金属管子而已,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关键在于,范易这里也能够找出另外一个世界的。自从火炮发明之后的种种技术资料,那就更是有把握了。

聊了多时。眼见着天色不早。范易告辞而去。

师徒四人就目送而去,这个时候。诉林先生才问着:“你们观此子如何?”

那言真就叹息道:“这当真是贵人,我现在相信真的有生而知之者!”

刚才虽然是闲聊,没有谈及正事。但是天文地理,经义时势无所不包。莫说放在这个知识并不普及,靠着家学传承的时代。

便是放在另外一个世界信息大爆炸,一个如此少年,又如何知道这般多的东西。并且有着那么深刻的见解?

这诉林先生方才慢慢的说着:“我去过江左,听过一个传说。传说这位少将军出生时候,将军府之中一片红光。如同日落于产房……”

三个弟子都是一惊:“如此大事,怎么没有风声传出?是了,定然是被封锁了消息。”

却是在亲眼见到范易之后,连丝毫怀疑的这个传说的念头都没有了。

“不错,”这位诉林先生说着:“当时就有着说法这位少将军生时,厨房失火……”

这三位弟子之中,除了运河之外。都是出身于世家。闻听这话,都是一晒。

便是他们这些家族之中,规矩都如此严密。

更不要提那位现在的大将军范贞了。原本就出生于累世簪缨的豪门公族,家中规矩又该如何严密。这产子时候,厨房失火这般的事情当真能够发生,才是奇闻一件。

便是他们这些家族之中。若是出现了产子时候厨房失火,这般事情。那府中都不知道要死多少下人。

因此个个不屑一顾:“此为欲盖弥彰是也!”

“如此说来,大将军定然是十分重视此子了。要不然也不会拼命遮掩!”

“是了。一定是当年李氏的力量十分强大。大将军这才把少将军送过江来,交予舅氏来看护!”

同样一个事情。从不同角度去看,自然能够看出不同的东西来。

原本觉着。范易被送过江,一直不能回去。是失势了,父亲不待见。

现在知道这个传说以后,那就不同了。哪一个世家大族,不知道所有的财富权力,都不足以维护家族的风光。也只有子弟,杰出的子弟和燕京的家风,才能够让家族绵延不绝。

换着别的家族,有着这般的麒麟儿。那时无论多么重视也不为过的。这范家可不是范贞一个,可是整个家族都早已经渡江而去的。那可是累世簪缨的冠族。

再者,有着这般传说,对于人心的影响之大,不问可知。大将军若是真有野心,成其大事,就少不得这个儿子。别的不说,便是他们师徒四人听到这个传说。立刻就对范家的大业,生出了无比的信心,有着投靠之意。

想来,只要这位大将军范贞,不至于昏庸的话,无论如何也会重视这个儿子。而从这位大将军当政以来的表现来看,那是相当的精明能干,胸中韬略。如何也和昏庸扯不上关系!

有着家族重视,大将军本人重视。这位少将军的前途就不可限量啊。在家族大业,个人功业的面前,区区嫡庶之分,又能够算得了什么?

因此想着,心中都动了念头。云真甚至说道:“我回去,应该劝劝父祖,让他们多加亲近抚军大将军才是!”

抚军大将军,便是虞书了。坐镇楚郡,为江左东虞朝廷之中的最强的地方实力派,坐拥三万大军。镇守在这楚郡,都已经是近十年了。

莫泰也有着这个念头,不由点头同意。这两人家族都是楚郡附近的郡望世家,在此地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原本对于虞书并不是十分买账,虽然不曾反对,但是对于虞书那位抚军大将军也是相当冷淡。

如今是乱世,谁知道这东虞朝廷能不能够恢复天下?或者说一直占有楚郡?

所以作为日后定然是首当其冲的战区,这些世家为了身家性命着想。自然不能和一方太过亲近,那就是一棵树上吊死。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言真和莫泰回去把情况一说,家族长辈自然会有着决断。便不说现在就全面投靠。起码会更加配合……

这师徒四人想些什么,范易并不知道。但是心中也能猜着分。

却并不是太过在意。他观察着自家气运。见着身上有着金光冲出,弥漫全身。流光溢彩之间,如同宝盖一般。

这毕竟只是一缕分身转身,当时又有些损伤。因此转身之际,却就只有红光映照。

这也难免,其实历代的真命之主诞生,顶多也就这般异象而已。

便如同另外一个世界的宋太祖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

而明太祖朱元璋却是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

而还有一个反面例子,便是那位和佛门勾勾搭搭。不清不楚的隋文帝杨坚。所谓“生高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

隋代二世而亡,非是无因。这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却就是得国不正。这气运不纯啊!

就比如现在的范家,也有着这个问题。范贞得大虞龙气之助。而崛起。

匆匆为外戚,短短三两年间。就为江余云三州之都督。然后迎接大虞朝廷渡江。成了执掌朝政的大将军。

同时接手了大虞渡江的上百万人力,七八万的军队,还有各种人才,典章制度。还有江北的一些个州郡。

这些都是好处,都是得了大虞龙气的荫蔽!但是后来,却就麻烦缠身。和大虞的旧有势力纠缠了七八年的时间。

如今也不过只是勉强把那些旧日势力镇压了下去而已!

所以这个时候,范贞就有意北伐。这北伐如果胜利了,一切都好说。便是没有取得恢复天下的战果,只要大胜几场,恢复一部分的疆土。便会威望大增,彻底凌驾于朝堂之上。

到时候,甚至改朝换代,都是水到渠成。但是如果一败的话,却就可能折损根基啊!

那些反对势力,就都会跳出来。说到底都是借用大虞龙气的后遗症。

甚至这还不算最厉害的后遗症,最厉害之处之处,如果处理一个不好。那么整个新朝,都有可能如同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隋那般,二世而亡。

只是这些事情,现在还用不上范易担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