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妃是先帝的妃嫔,早年的四妃之一,因性情温顺,所以十三年前渡口惨案后,太后清洗后宫时并没有动她。
先帝驾崩后,李太妃不愿留在宫中,又没有儿子女儿可以投奔,便自请前往水月庵持斋礼佛,为当今皇帝祈福。
太后虽不恨她,但也无甚好感可言,估计也没有哪个女人会对丈夫的小老婆有什么好感,于是她爽快地准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便快三年了,不知当年那个温婉淡然的女子,食了三年素斋后,姿容可还一如从前?
慧容师太应道:“回太后娘娘,李太妃的身子骨虽不如娘娘您康健,但托佛主庇佑,也算无病无灾,每日鸡鸣即起,早课晚课从不间断,闲暇时同居士们一道弹琴作画,倒也怡然自得。”
慧容师太一边说着话,一边引着太后登山,昭阳长公主与春兰各据一方,扶着太后的手臂,其余随行人员则落后十余步,远远跟着。
另有随行的百十余位禁军则留下来把守山门,以防闲杂人等惊扰了太后凤驾。
幸好这落霞山并不陡峭,登了数百级比较平缓的梯步后便到了水月庵的大门前。
太后站在看起来颇有些年代感的红色围墙前,指着其中一段明显颜色更新更鲜艳的墙面,对昭阳长公主道:“当年你父皇还只是皇子时,曾与哀家同游落霞山,趁着主持没注意,我俩还在那墙上刻过字,不过好像被抹灰盖住了。”
她不好意思说,墙上刻的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她与先帝,当年也曾有过恩爱两不疑的青葱岁月,只是后来……
昭阳长公主笑道:“母后若是怀念,不如儿臣叫人把抹灰刮开,再叫人把您刻的字拓下来?”
太后老脸一红,瞪了昭阳长公主一眼,笑骂道:“就你多事,我不过是白感叹一句,你莫要作怪。”
昭阳长公主一听这调调,便知道上面刻的多半是些小女儿情态的海誓山盟,于是不再说这个,转而说起别的事情来。
一行人跨过庵堂大门,绕过汉白玉雕花佛图照壁,进到一座宽敞空旷的院子里。
这院落方方正正,约莫十余丈长宽,四角各种着一株巨大的银杏树,如今这个时节,树叶已经掉光了,树枝上挂着冰柱,看上去颇有些苍凉而雄壮。
慧容师太领着太后一行人穿过庭院,来到庵堂的第一座正殿:观音殿。
这座殿堂里供奉着巨大的观音大士坐像,整个佛像加底座,恐怕得有五六米高,走到近前后,只能看见观音大士珠圆玉润的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