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庆好奇,在上课时询问:“老师,你不怕考不上吗?”
“老师都已经在这里结婚了,能考上当然好,考不上就还待在这里,给你们当老师。”
班主任是这样回答的。
这话初初听起来是没有问题,但跟其他知青的行为比起来,就显得大方豁达起来。
倒不是说那些知青把高考当成唯一需要努力的目标,把手头上所有工作都停下来的行为有什么不好,只是对那些已经和知青结婚的家庭来说,却是心绪复杂。
短短几天,温暖路过一些人家的时候就听到不少人家家里传来的争吵声。
今天早上,则是以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知青胳膊下夹着书籍怒气冲冲离开告终。走之前还扔下一句话:“你简直不可理喻,早知道你是这样的性格,我当初就算是饿死,也不会选择在乡下跟你结婚!”
尽管这高考是很多已经跟知青结婚了的家庭所不希望看到的,但命运的轨迹并不会为了他们而改变。时隔多年后重新恢复的高考,全国参与的青年约有570万人,其中被录取的人数有27.3万,录取比例只占4.8%。
和后世动不动就录取百分之七八十来看,和鲤鱼跃龙门也没差了。
毕竟,这第一批第二批高考生,大多数毕业后,混的都相当不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成了国之大佬,跺跺脚,某个行业都要抖三抖的那种。
有些知青还算有良心,去上学了也没有抛弃乡下的家庭,有些却是走之前跟乡下的丈夫或妻子离婚,更甚者信誓旦旦说会感念这边,最后一走,音讯全无。
随着这些知青们的离开,许多生产队陷入了一段时间的寂静,大家这才发现,原来那些知青,这么多年以来早已成为生产队的一部分,乍一离开,大家还都觉得不太习惯。
不过,这都跟满仓大队没关系。
因为满仓大队没有知青。
以前怎么过,以后也会这么过。
继高考后,又发生了一件大事,《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必须落实》,当年因一系列冤假错案而入狱或下放改造的人们即将被平反。
其实,这篇报导发表于高考前,只不过那时候大家的目光都放在高考上,等消息传过来的时候,高考都已经结束了。
这也就是正式告知的全国人民,但有渠道的其实早就得了消息,比如白老将军,便是早一步得到消息,才会将自家孙子丢到偏远乡下保命。
温暖觉得这些都跟她没有关系,她并没有想要往上爬的意思,也没有想要去城市奋斗的想法,要不是身上还背着个让她妈成为全省首富的任务,她觉得自己可以在满仓大队待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