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深刻地体现了“物哀”,拥有独特的质感与艺术性。
评委们给《伊豆的舞女》悬空八年的“手冢赏”入选,显然是要理由的。
其中那位名为“花开院道雪”的漂亮男人,就这样写下了自己评语——
“物哀是悲与美的结合体,《伊豆的舞女》自始至终都弥漫着一种若有若无的伤感。
蜿蜒的山路、潺潺的流水、飘零的秋雨都渗透着淡雅的忧伤。
物哀比悲哀要恬淡,恬淡到静寂、闲寂、空寂。
漫画中的男主与舞女薰邂逅之后,自始至终俩人谁也没有向对方倾吐一句爱慕之言,而彼此之间的感情又都处于似乎觉察又似乎没有觉察之间。
さくら有意识的将这种似是爱情而又非爱情的情感色调淡化,物哀化,让主人公邂逅就是告别,告别就是永别,什么都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淡淡的悲与真实的美交汇创造出一种悲哀美的抒情世界,体现了那种'物我一如''物心合一'的美学观。
这种美学观,确实让我非常感触,相信只要出生在东瀛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触。
因为哀美的意识已经深入到我们东瀛人的感情世界中,残月、飘零的樱花、甚至生离死别中都潜藏着令人怜惜的哀愁,会增加美感。
这种哀感和美感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审美意识。
漫画在在大多数读者看来,只是一种娱乐产品,但是さくら却将它创作成了艺术。
《伊豆的舞女》获得手冢赏入选,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