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姐笑道:“这不是我们能够和需要操心的问题,《走近科学》还在拍,之所以有些突然地结束,是有原因的。
三期的试播节目已经剪辑完毕,邀请了领导,记者,还有观众代表观看之后,评价很高。
希望张导和我将精力放在拍摄上,不要被别的事情分心。
站在电视台,还有我们的角度,能上电视,肯定好处更多”
陈姐说的很直白,对于在场多数人来说,这次改变是正向的,从电台走向电视台,中间只差一个字,却如天堑,许多人穷极一生,也无法达到。
人往高处走,感情是感情,前途是前途,并不冲突。
杨哥他们有些遗憾,可没办法,专业不同,你根本过不去。
“小肖,”张导看着肖一若:“你说说吧,最后一期节目想咋办。”
“我服从安排。”
“别啊,节目能走到现在,你是是最大的功臣,大胆说,没事。”
肖一若想了想:“要不就和杜鹏说的一样,做个告别吧,您,陈姐,周哥,杨哥为了节目付出了许多,陪着无数听众渡过了许多不眠之夜。
只是,幕后人员很难被观众所知晓,估计不少老粉丝,都不一定知道咱们导演的名字。
最后一期,任性点,前半段回忆,后半段每个人上去说几句,也算和观众做个道别。
收听率咋样管他呢!”
许多人有种误解,做幕后工作就一定得默默无闻。
其实不然,做剪辑的,做特效的,摄影师,录音师
条件允许谁不希望自个的名字能够更出名些,谁不希望在同学,家庭聚会时,都围绕着自己,谁不希望出门的时候能遇到粉丝一脸惊喜:你是不是,能不能签个名。
现实很残酷,正如肖一若所说,张导陈姐做午夜档超过十年,节目拥有着一小票忠诚的粉丝,可就算他们,可能听见张瑞清,陈静两个名字时,也是满脸问号,你们谁啊?
能理解,难过也难免。
肖一若的提议让众人眼前一亮。
简单的自我介绍并不能让他们出名,更像是做个正式的告别:我走了,你们想不想随意。
“行,既然咱们主持人都说了,就这么办,”张导看了圈众人:“每个人准备一段话吧,想说啥我不管,但必须带上名字,职业,ok,散会。”
日子还是得过,大伙各自散开,忙着手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