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也不是谁都能够玩这种模式的。
这需要令出法随的非凡组织力进行劳作,这需要完善的机械产业产生体系,需要足够的农业底蕴积累,以及只有在兵荒马乱情况下因为兵灾而降低的土地成本与人力成本。
最重要得是,还要一个拥有至少来自二十世纪对农业工业化有者基本了解的思维模式。
总之,这一步并不容易,甚至李适都做好了今年一年努力都可能打水漂的觉悟。
但这样的牺牲对李适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如果这种种植模式能成功,那这样大规模下降成本的管理模式,会直接把粮食产量大跨步推进,一直到化肥这种化学肥料研究出来前的最高程度。
最重要的是这是军屯,军屯粮食除了一部分留给各个预备役自用,基本上都是国家的。
而有这么丰盛的粮食在手,李适表示,这时代自己已经拿到了最终解题答案。
张九章对李适只选择在郑国渠折腾,并没打算一口气把这一种操作推到整个关中,倒是松了一口气,倒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思让李适自己折腾去。
毕竟,郑国渠的确是关中区域非常重要的产粮区,但这并不是代表除了郑国渠以外关中其他地方并不产粮了。
尤其随着秦二世荒淫无度,赵高专权跋扈,再加上秦军连战连败,更有起义军几次三番光临,田亩早就荒芜了不少。
张九章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先把这些田亩恢复,至于郑国渠,就先让李适折腾吧,到时候李适要是没有折腾出什么,那么自己找个借口让李适别再折腾了。
至于都江堰,这地区生产出来的粮食基本上只是在巴蜀地区流通,真想要翻山越岭把巴蜀的粮食运输到咸阳来,那基本上送一石粮食至少二十石的代价。
所以,李适的意思就是让巴蜀那边上交尽量上交丝织品来抵税,简单的说就是租庸调制。
而粮食则尽量存下来,存在汉中地区,为将来打通关中与汉中的桥梁工程时做储备。
对李适的这个提议张九章倒相当赞赏,因为这样算是因地制宜,进一步的减少巴蜀地区的百姓的纳税成本,怎么说也是一个良政,便开始给巴蜀的官员下达通知。
说实话,李适在陈郡行政之后,再来秦国地区进行行政,发现秦国的行政陈本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