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听说你不是正在建设第四家水泥工坊吗,据说要比前三个加在一起的产量的总和。”
“规模是挺大的,只是还没有投入生产还在建设期间好哪里有那么快,恐怕是赶不上武林街区的建设材料供应了。”
“你拿不出水泥让我们这些承包商怎么开工,你可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什么昏招,水泥的价格要是提上去了就是牵一发动全身,可不能那么做。”有商人说道。
“是啊,老张,咱们可是签署了两年供货合同的。”
水泥供应商也很苦恼,要知道水泥制造可没有那么容易,看起来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是关键还点是有足够多的烧窑才行,不然哪里来的产量。
他的第四家水泥厂规模是挺大的,增加产量也不是什么技术升级,就是建设更多的烧窑。
经过水泥厂的技术改造烧窑的建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经过改进也是分成工序的。
如果给他一年的时间等新的水泥工坊运作起来产量能够提高些或许还能够在这个项目中分一杯羹,可是现在他的水泥工坊的产量提不上来都已经拖欠很多订单为此他也很着急。
这个时候幽州的底蕴薄弱的情况就出现了,现在是给商人们进行自由思考时间,具体有多少人能够投资这个项目现在还不清楚。
商人们也是私下里在商量事情,简单说都是在打听对方的心意来决定投资的结果。
有些商人手上已经没有多少流动资金,但是钱庄给了他们希望,虽然没有流动资金但是通过抵押房产,工坊等就可以贷款。
很多商人都想着要搏一搏,毕竟每一次这样的项目都是有希望单车变摩托的。
卫里很清楚商人的情况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很充足,如果这次投资的情况不好的话他也会选择将工期拖延一些,慢慢建设也是建设。
或许现在更需要的是建设更多的工坊来提供物资,但是有句话讲得好物极必反,虽然工坊可以建多个但是有没有考虑过市场需求的事情。
过了这几年之后呢自然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水泥工坊,到时候商人们该怎么办坐等赔钱还是关门歇业,别忘了没一个工坊都养活着众多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