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教堂的琉璃玻璃照了进来,像是一束彩虹,然而窗外的世界却与这美好的颜色恰恰相反。低着头的一群女学生,默默地祷告、哭泣。有人偷窥,有人相视一笑。
战争迷漫的南京城,似乎在这个小教堂里,还有那么一丝人情味。
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大抵互相看不上对方。
学生觉得妓女低俗而放荡,妓女觉得学生守旧呆板。
然而她们又都互相羡慕着,妓女羡慕学生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学生又羡慕妓女的风情万种,多才多艺…
当日本鬼子冲进教堂,疯狂地追着女学生,那种内心深处的善良被唤醒,约翰·米勒鼓起勇气,举起红十字的大旗,大声地嘶吼着。生命变得脆弱而不堪,生与死仅仅在一念之间,没有谁救得了谁。阳光下,破碎的琉璃窗碎片,变得异常耀眼,这一射击,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是,《金陵十三钗》有不少硬伤,约翰前晚烂醉调戏玉墨,第二天醒来就大义凌然的变成保护女学生的英雄了;变脸太快,有点接受不了;
长谷川这个人物定位亦正亦邪…
但是,《金陵十三钗》绝对是老谋子近十年来最好的作品!
这点,只要是看了电影的,大概都能知道。
所以,很多人抨击《金陵十三钗》,都是从宣传、营销角度,很少从电影本身,了不起说一两句‘处女保卫战’,很少有人说什么‘电影真烂’、‘毫无诚意’…
……
张伟品确实是个傻逼,《金陵十三钗》的背景是南京陷落!
什么概念?
从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1月23号,日本人在南京烧杀抢掠整整四十天!
六朝古都逢倭寇,九重城阙尽烟尘。河畔亡魂三十万,金粉繁华不复存。
当然,日本方面对大屠杀的记载很微妙,他们怎么说的?
中国历史上,南京多有屠杀。
比如322-324年王敦之乱;549年侯景之乱;太平天国之乱;天京攻防战;第二个革命的南京大屠杀。
还扯到了1645年的扬州十日,宣称扬州大屠杀死者八十万人以上。
——这个逻辑,微妙又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