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兵咽了一口吐沫,继而接道:“如今明贼已经杀到了华阴,总督大人若是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潼关虽然说是天下雄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说法。可眼下将士们都没有多少士气,真要是打起来真不一定能够守得住啊。”
亲兵分析的还是很有道理的,李国英仔细一想心情十分之无奈。
这也守不住,那也守不了。
这样下去怕是真的抗不了多久了。
不行,他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必须尽快拿个主意出来。
一直以来他都在等山西方面的消息。可现在看来,短时间内山西援军应该是不会来的。
李国英不能再等了,而守又守不住,最终他还是决定北上陕北,经榆林出关逃到漠北去。
漠北虽然条件艰苦,但天地广阔总能找到容身之地。
李国英现在已经顾及不到这么许多了,只要能够活命就行。
既已决定李国英便不打算再拖延。
陕北方面还是有一部分清军的。
他要趁着李定国还没有率部赶至前集合这一部分清军,然后一起逃出关外。
...
...
郑经的水师沿着登莱出发,在海上航行数日后终于抵达了天津卫。
相较于登莱,天津卫的海岸线就要狭小许多。
郑经想要在塘沽强攻登陆,但一进攻就遭到了清军猛烈的炮火轰击。
天津毕竟是京畿门户。清军在此布下了重兵也是理所当然。
郑经准备不充分,碰了一鼻子的灰。
但他又不甘心就此作罢,并没有下令水师撤离,而是准备发起二次攻势。
作为跟在郑经身边的大将,甘辉在这个时候提出了建议。
明军水师此番的任务是给清军施压,从而迫使清军调动更多军队来天津,给明军正面战场缓解压力。
所以郑经只要持续的给天津施压就好,并不一定要急着拿下天津卫。
郑经仔细一想似乎确实是这个道理。
之前是他太过上头了。
施压可比总攻的压力小的多。
明军有的是炮火,只要完成火力压制让清军喘不过气来就是。
而且这种持续性的压制下清军也很容易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