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榔其实并没有生出要夺取郑成功兵权的意思,只是郑成功主动提了,也好过他将来提。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跟聪明人相处总是这么轻松惬意,你完全不需要出面,对方就能把事情办好了,而且办到你的心坎上。
不得不说这次北伐,郑氏父子的功劳可以说是最大的,攻克京畿这可以算是通天的功劳了。
偏偏郑成功没有居功自傲,反而要主动交出兵权。这等觉悟便是比之大唐郭子仪也无予多让。
可以看的出来,郑成功是打算把郑经往文臣的路子上培养。
这一点朱由榔倒是不奇怪。
毕竟郑成功当年自己就是南京国子监的监生,对于儒道以及文官体系这一套东西比谁都清楚。
透过问题看本质的话,郑成功是明白在太平年景,文官的地位是远远高于武将的。
如今他们这批功臣可以靠着功劳身居高位。可等到他们死后呢,他们的子孙难道也能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与其等到那时再被削减兵权弄得灰头土脸,倒不如索性自己主动一些交出兵权来。
这样双方都爽利,不会有丝毫的尴尬。
而且文臣有文臣的优势,以郑经的资质只要肯下功夫努力学习,应该是有机会身处高位的。
能不能入阁朱由榔不敢说,但混个大小九卿问题应该不大。
如今李定国、李来亨等人尚未班师回朝,郑成功卡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表态,确实是有抢先一步的意思。
朱由榔仔细想了想,觉得这倒是一步妙棋。
不管别人怎么样,郑成功先做了,在朱由榔的心目中他的形象就会更好一些。
人都是先入为主的。即便之后李定国、李来亨等人也纷纷效仿,将自家子侄送到朝中为官,那最多也只能算是跟风郑成功。
妙,真是妙啊。
“忠王能有如此想法,朕心甚慰。”
朱由榔也是明人不说暗话,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