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贺年要去采买,就必须一间铺子一间铺子的问过去,不能有任何不耐烦的情绪。
而且他还不能用锦衣卫的身份去施压,如此一来非但传出去不利于锦衣卫的声誉,还很有可能影响到皇帝陛下的声誉。
如果真是如此,他可就万劫不复了。
当今天子爱惜羽毛胜过一切,这是陛下绝对不可触碰的底线和逆鳞,任谁也不能碰,碰就是死字。
这一点王贺年十分清楚。
所以他表现的十分客气,哪怕是对方不可理喻的开出高价,他也会平心静气的和店家讨价还价。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ei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抽红包!
做生意嘛讲究的是一个和气生财。
这一点王贺年早在重庆时期主持自家生意时就领悟到了。
棉花的来源繁多,品质自然不能保证一个标准。
王贺年只是先行采买,后期还要进行一轮遴选。
凡是不符合标准的残次品,基本上都是要进行剔除的。
这些残次品按照陛下话可以冲入内库之中进行二次利用。
当然王贺年也要关注织布进度的问题,毕竟如果不能在一个月内把布帛准备妥当,便是棉花已经打理好了也是徒劳。
王贺年可不希望到头来落得一场空。
好在工部他也算相熟,只需要打上一个招呼,基本上就算是定了。
时间转瞬即逝,转眼便是一月。
按理说已经到了工部交布的时间,王贺年自然前往工部要货。
可是这不去不知道,一去却是着实吓了一跳。
原来王贺年去了工部才发现布帛只制造出了一多半,还有一小半没有织好。
这可真是一个晴天霹雳啊。
对王贺年来说,布是最重要的东西,这就相当于等着做饭的人发现没有米下锅了,这能不急吗。
王贺年也是醉了。这工部的人平日里一个个看着人五人六的,稳的不行。
当时他们也是拍着胸脯保证不会有问题,一定能够按时交货。
可到头来怎么还是划了呢。
王贺年当即质问工部的主办官员。得到的结论却是他们也无可奈何,因为有一家富商把市面上的布帛全部收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