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许多时候,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勇敢面对。
走过去,便是一片蓝天。
鲁之域、吴易没有叛变,他们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知道吴王怎会突然来到金山卫?
他们怎么可能叛变呢?
他们已经是一卫指挥使,麾下二万大军,若叛变,那清廷能给他们什么?
已经基本瓜分完权力的清廷,又怎么可能赐于他们更高的实缺?
也只有象钱谦益及朱慈煃这样,一直被压制、郁郁寡欢的人,才有可能叛变。
何况大将军府正如日东升,距离北伐之时越来越近,二人怎么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起异心?
在听说军工坊遭遇炮击,鲁之域、吴易立时请命,愿率军追随吴争北向平乱。
然而吴争摇摇头,拒绝了二人的请求。
既然想清楚了根源,吴争更相信,这次炮击,只是一小撮人在搞鬼。
要调动二万人的吴淞卫北向平乱,那太看得起这群宵小了。
吴争下令,吴易留守金山卫,由鲁之域率八百人,随自己北返。
……。
方国安叛变了吗?
没有!
已经投过一次清的方国安,早已看清了满人的嘴面。
当时多铎攻杭州城,被吴争击退,率部辗转至钱塘江岸,诱降了手中有三万大军的方国安。
可一转头,多铎就把方国安卖了,他让方国安返身攻绍兴府(当时鲁王朱以海在监国),方国安还真听了,可谁想除了方国安的数千嫡系,其它从各支义军整编来的二万多大军,在听闻要攻绍兴府,行至半路,就哗变了。
方国安还想着多铎在后面助他一臂之力,哪想多铎本就是想让方国安做炮灰,为他转进金华,来牵制追击的明军,此时正前往驿亭,想突破明军的包围圈。
这就致使方国安大败被俘,然后再次反正。
降清,就象是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