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李坝高兴地将针剂放了回去。
“分配完毕。在注射前,请宿主选择优化方向:1,增加跟腱长度为主,增加跟腱的收缩性为辅;2,增加跟腱的收缩性与坚韧性为主,增加跟腱长度为辅。请宿主注意,一经选择,后续再进行跟腱优化,将以此为标准。”
五秒之后,系统新的提示出来了。
李坝先把针剂拿出来,一只变两只了,那点纳米虫,要不是银色很醒目,差不多都看不见了。
再看了一下提示,开始考虑优化方向。
“跳得高是好,但跟腱这玩意容易断啊,选择第二,应该更划算吧?收缩性可以让弹速更快,也能加强我的二次起跳能力,一样对篮板球有很大作用。”
他没考虑多久,很快做出了决定,选择第二种优化方向。
接下来,他小心翼翼地进行了跟腱注射。
注射完之后,他发现和上次植入捕蝇拍完全不同,除了跟腱部位有一点点的异样,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
“大概是太少了,体积小了一万倍。对了,系统,多久能优化完成?”他自语后问道。
“十分钟。”系统道。
十分钟之后,这次优化的结果出来了。
“宿主,本次优化结果为,跟腱增长1公分,跟腱收缩性能增涨30,跟腱强韧度增加30。”
李坝看了一眼,高兴坏了。
虽然跟腱只增加了1公分,弹跳高度增涨有限,但收缩性增涨了30,这让他的起跳速度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还有,跟腱强韧度,增加了坚韧性,对篮球运动员来说,跟腱是相对容易拉断的地方,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变化。
“宿主,因为跟健优化,资料已更新。”系统又提示道。
李坝赶紧去看,发现果然有些变化了。
其他的没动,只有速度提升了两点,由71变成了73。
“哈哈,只增加了一公分的跟腱,速度居然增加了两点。下次再有纳米虫奖励,我要继续优化跟腱。”
高兴之余,他马上离开了公寓,去了球队,打算做个体测。
两个多小时后,他拿到了一份新的体测数据。
身高206,体重112kg,臂展231,掌长27,掌宽29,原跳66,助跳76,摸高288米,卧推190kg,跳高195米,跳远724米,滞空时间064秒,百米123s,40米54秒,34场冲刺35秒,34场带球冲刺39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