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就是酒楼和吃食铺子了。
因为要上工的原因,很多人不耐烦每次回家做,就直接拿了粮食请人代加工,现在有了工钱,就在街上买,一开始还是一个饼子,一碗面,后来慢慢发展成了各种杂食。
因此,秋水街上的六十家店铺还好好的开着,其中有一半是做食物的。
因此离着过年还有大半个月,众人也没闲着,改上工上工,改挣钱挣钱。安西的手下也开始在他的安排下做年终盘点,争取在过年之前把所有的东西都理顺。
安西自己也忙的脚不沾地,去各个部门听取成果,然后布置下一年的目标。完了还要召集手下一干人开大会小会,为年后的工作做一个全面的计划,并把每一项任务落实到个人。
年后,不仅需要更多的人做工,还不能误了春耕,另外春小麦那里需要收获,新的作物要种植,哪哪都需要人,如果不事先安排好,会面临无人可用的境地。
因此,现在的任务重,时间紧,安西没有时间陪着两个孩子玩闹了。
一间间工坊巡查下去,榨油坊,香皂坊,海盐坊,做的好的要适当给予奖励,做的不好就要指出缺点,让他们改正。
另外还有建筑队,在他们加班加点的工作下,县城已经成功建造200多座院落。住房需求暂时可以缓缓,愿意签约拿现房的已经趋于饱和。
其他人再想要,那也只能等等,等人数再多一点,建筑队才好多项开花。
明年的计划,安西希望他们转向道路的修建,不仅是扈县县城内的道路,还有通向海边的,和通向外面的。
另外就是关隘了,因为有着山脉的天然屏障,扈县是没有城门的,好处就是地盘够大,怎么造都行,坏处也很明显,几乎没有什么防范。
目前是因为扈县的百姓家家户户都穷,整日为了填饱肚子忙活着,也没人去作奸犯科。但随着扈县的发展越来越好,没有防范肯定是不行的。
乔良那边,安西已经让他年后再招一百个人,这次不要扈县本地的百姓,而是到外面去买壮劳力。
商队回来的时候,也带来了一些外面的情况。
目前,外面也不容乐观,百姓的日子艰难,战争,灾难,时不时就爆发,导致许多青壮年都活不下去,更不用说老弱妇孺了。
上次安西明确要求了,只要匠人,因此乔良也就没买其他人。
现在,扈县的百姓明显不够用,对外采买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以着安西的想法,买的时候就签死契,但可以给他们晋升的机会,有了功劳就能慢慢的把死契换成50年,40年,直至为零。
归零后,他们就可以正式成为扈县的良民。
当然,在安西这里,这个机会还是比较容易得的,就拿王匠人为例,他弄出了水泥,完全可以奖励减十年的权限嘛。
当然,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也没事,工作时长也会算奖励,比如做满五年,奖励减十年之类的。
安西这么做完全是因为,外来人口,不同于扈县百姓,如果没有约束,不仅会引起混乱,还容易招致本地人的嫉妒。
毕竟他们买来,安西肯定是要大用的,比如护卫队,比如作坊的工人,比如田庄佃户等等,甚至是一些比较隐秘的,如矿石厂,也只能用他们。
安西不是个苛责的人,他们做了事,肯定会给许多的奖励,升职加薪是基本操作。
这样做可以让他们安心做事的同时,也能减少一些眼红的人。
身为奴仆,还是安西名下的奴仆,那他们参与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百姓们不会不平,毕竟这是安西的私人财产。
护卫有了规划,但仅仅是靠这些人,也只能管管扈县的百姓,对外面的危险,还没有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