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双目涌现杀机,心忖如果不能教孙恩和天师军覆亡,如何对得起谢玄。
宋悲风的声音传进他耳内道:“现在二少爷己和刘牢之联名上禀朝廷,请命出战平乱,檄文该可在这几天内接到。”
刘裕向王弘道:“你怎会和宋老哥一起来接我的呢?”
王弘道:“此事说来话长,且是一波三折。我把焦烈武的尸身带返建康,立即轰动朝野,司马道子更是阵脚大乱,不知该如何处置刘兄。我把整个情况详告家父,他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联同多位老大臣,入禀朝廷,请皇上奖赏刘兄,并加用。由于刘兄之事朝野皆知,司马道子亦无法只手遮天,可是这奸贼无计可施下,竞翻刘兄的旧账,指责刘兄与荒人结党,放出“一箭沉隐龙”的谣言,蛊惑人心,居心叵测。”
宋悲风冷哼道:“只可惜这托词再不灵光了。最关键处是小裕你若有背反之心,从边荒返回广陵后理该立即处斩,而不该被委以重任,派赴盐城讨贼。”
王弘点头道:“我爹正是有见及此,请皇上传召当时到了建康商量对付天师军的刘牢之,在朝会解释此事。刘牢之别无选择,只好全力支持刘兄,表明是他派遣刘兄到边荒集办事,且立下军令状,以免胡寇取得南来的战略据点,无罪有功。至于一箭沉隐龙”,只是荒人说书者的夸说,被民众循声附会,根本与刘兄没有关系。”
宋悲风欣然道:“此事令人发噱,刘牢之是最想害你的人,可是在如此处境下,却不得不力撑你到底,否则将是欺君之罪确是非常微妙。”
刘裕冷笑道:“这也是他向北府兵诸将士的一个交待,反之则是食言,何况他仍深信我没命返广陵去,说甚也没甚么大不了的。”
王弘道:“事情水落石出后,司马道子被逼擢升刘兄为建武将军,但却找诸般借口,要刘兄留在盐城收拾残局。”
刘裕笑道:“他只是拖延时间,好让他的人有充裕时间收拾我吧!”
宋悲风道:“幸好王殉大人看穿司马道子的手段,登门来见二少爷,请他出头要人,际此东面沿海一带大乱之时,讨伐孙恩乃头等大事,加上佛门的压力,以司马道子的强悍,也不得不屈服,正式下令,让小裕你可名正言顺参与讨贼的行动。”
王弘欣然道:“我是随爹拜访刺史大人,因而结识宋大哥。”王恭死后,谢琰升为卫将军,徐州刺史,出替王恭之位,故王弘称其为刺史大人。
刘裕整个人轻松起来。谢玄死后,他一直备受排挤,南方各大势力无不欲置他于死地,几经辛苦后,他终于再成功打入南方的权力圈子,虽然要杀他的人只有增加没有减少,可是在微妙的形势下,只要他懂得如何玩这个权力斗争的游戏,当机会临时,凭建康高门改革派的支持,他在北府兵的影响力,加上对群众有庞大影响力的佛门的撑腰,他将会像彗星般崛起南方这条路会是漫长而艰困,但一直活在暗黑里的他,己看到一线的曙光。
微笑道:“司马道子以为不论派给我甚么官职差事,我都没有命去消受,怎知此着是错得多么厉害。”
又问道:“朝廷现在议定了讨伐孙恩的策略吗?”
宋悲风闷哼道:“事实上自司马曜被妖妇害死,司马德宗硬被司马道子捧上帝位,朝廷政令只能行于三吴一带,真正主事者不是摇摇欲坠的晋室,而是孙恩。
如非失意于边荒集,天师军早攻至建康城下。现在情况特殊,谁都想保存实力,桓玄如此司马道子如是,孙恩和刘牢之也有同样的想法。唉!只有二少爷不但看不通情况,还自恃曾打败苻坚百万大军,只视孙恩为个小毛贼,不把天师军放在眼内。”
三吴指的是吴郡、吴兴和会稽。
王弘接口道:“现在朝廷内外戒严,任命刺史大人和刘统领为正副平乱统帅,正在集结兵力,准备分两路反击天师军,大战一触即发。”
刘裕心中暗叹,谢琰比起乃兄谢玄,实是差远了。淝水之胜,与他根本没有关系,而他仍迷醉于不属于他往日的光辉里。
倘如谢玄仍在,即使以孙恩的智慧武功,恐仍不敢妄动,致自招灭亡。
他刘裕身为谢玄的继承者,定要延续谢玄的威风,不让奸邪得道。
问道:“孙恩方面的情况又如何呢?”
王弘答道:“王凝之被杀后,孙恩声势更盛,八郡乱民口起响应。现时天师军兵力达三十万之众,战船逾千艘。”
刘裕失声道:“甚么?”
宋悲风叹道:“孙恩如此有号召力,是谁都想不到的事。安公生前一直担心这情况的出现,所以力图化解,可惜朝政一直由司马道子这奸贼把持。安公去后,朝廷更故态复萌,致力保护建康侨寓南方世族的利益,置东晋本土高门豪族的利益不顾今次孙恩的乱事,是奉土豪族积怨的大爆发,所以不可只以乱民视之,追随孙恩的人中实不乏有识之士。故此天师军绝不易付。”
王弘点头道:“这回天师军二度作乱,来势如斯凶猛,正因不乏精通兵法的战将,其中一个叫张猛的更特别出色。此人号称“东晋第一把关刀”,不单武功超卓,且用兵之奇不在徐道覆之下,己成天师军第一号猛将。”
刘裕的心直沉下去,想不到经边荒集的挫败后,天师军的势力膨胀得这厉害。
北府兵的总兵力不到十万,以十万人去对三十多万乱兵,而朝延将领间均各有异心,强弱之况,显而易见。
王弘喟然道:“王恭被杀后,司马道子把儿子司马元显提拔为录尚书事。人们称司马道子为“东录”,司马元显为“丙录而司马元显为创立“乐属军”,大洒金钱,弄至国库虚空。最令人诟病的,是司马元显起用作乐属军将领者,均为与他朋比奸的建康七公子之流,人人都知是阿谀之徒,只有他认为是一时英杰,又或风流名士。这批奸徒众敛无己,司马元显又肆意容包庇,使朝政更是不堪,我们对他们父子己是彻底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