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24节、邂逅(4)

一听国子祭酒杨端来了,大厅内就一阵骚动,在场举子们纷纷迎上去,接着就见两名官员一前一后的进来。

前面一人,约四十几岁年纪,穿着家常服色,佩银鱼袋,气度高华,想来便是杨端了。

后头迎接进来的男子略年轻些,却是今天的东道主人李牧。

顾承反应快,早拉着师晏挤到最前面的位置。他躬身一

礼道:“晚生江南顾家,顾承顾兰轩,见过杨大人。”

“嗯。”

杨端目不斜视,甚至并未看一眼顾承,只略点点头,便与李牧一起走进大厅去了。

诗会上,各地举子自然各显其能,吟诗作赋,以期能得杨端青目。

然而,不论轮到谁做诗,杨端只是与周围相熟的官员谈笑饮酒或是静听,并没看出来,对哪位举子特别在意,就连稍假辞色的也没有。

就有那新近到京的一众举子,免不了私下里议论纷纷,“不都说杨端杨大人,最喜举荐贤能吗?怎么不理我等?”

来的早的顾承,便有几分得意的低声与师晏解释,“杨大人喜欢举荐,有才学的年轻人是不错。一蒙他青眼,他便不遗余力,到处向人推荐。只是,上一科杨大人也只举荐了一人,便是上一科的状元郎吴思协。想得杨大人青眼,哪有这么容易?对了,若待会儿轮到你我兄弟,贤弟一定不要惜才,大展奇志,吟得佳咏方好!”

这里与古代是平行世界,师晏尽可以找些名家名句来抄抄。但是,他参加科举,只是为了保命,实在懒得靠前人出这种风头。

师晏就唯唯诺诺地答应下来。等轮到他的时候,他却只胡乱应了几句凑数。

只是诗词佳句这事儿,有就有,没有也没办法。每年科考之前,都有大批的士子,到处高价搜寻名句,就是为得上官青眼。

然而,若真能吟咏得出千古名句,就算不在朝堂,也能闻达于乡里,自也不会缺了这点银子。这些人每每花了大价钱,也得不着什么太出众的句子。所以,顾承也不疑有他,只当师晏他是力有不怠。

菜过三巡,酒过五味。就有人起身提议,单只饮酒作诗,少些趣味,不如各人找一样擅长的技艺,为大家增些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