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所恃者惟有辽西边军、并东江、宣镇之兵,今亦有尾大之趋。即有召募新兵,亦仅可充数,安能拒战?明之将卒,岂但不能敌我,反自行剽掠,自残人民,行赂朝臣,诈为己功。”
“朝臣专尚奸谗,蔽主耳目,私纳贿赂,罚及无罪,赏及无功。以此观之,明之必亡昭然矣。”
袁可立用力的一甩袖子,愤怒的说道:“一派胡言!大明雄师百万,稍加整暇,覆手可灭之!亶亶小儿,安敢如此胡言乱语!臣请领兵,出塞平辽!”
“袁太保稍安勿躁。”朱由检安抚着被气的胡须都竖起来的袁可立,这是个忠君爱国的老人,已经舞不得枪,甚至连吃饭都咬不动山东大饼了,还能如何上战场?
山东大饼比欧罗巴的面包还要好嚼,但是袁可立已经有些嚼不动了。
朱由检安抚住了这个被气到的大明肱骨之臣,才叹气的说道:“这段话,黄台吉不是跟大明说的,是他关起门在大政殿内,跟他们自己人说的,这是他的判断。朕以为,他的判断……”
“十分准确。”
朱由检此话一出,朝臣们自然是一片议论纷纷,万岁居然肯定了敌酋之语,这让他们万万没想到。
这不是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吗?这刚刚打下了归化城大捷,朱由检这句十分准确,的确让一部分的朝臣十分惶恐。
大明的军队,工资到位,神仙干碎。
大明的百姓,任劳任怨,从不喊累。
大明的将领,披坚执锐,身先士卒。
但是连小奴酋,都看出大明要亡了。
“天启元年,老奴酋下令,汉人兵丁、百姓,凡所有弓矢刀枪、炮、军械,着二十日内,送交各自管理官员,逾二十日隐匿不送军械,被出首告之,治以重罪。是为禁刀例,为此,海城百姓共计一十一万三千五百户走海道入山东。”朱由检说完看了眼袁可立。
袁可立曾经策反过老奴酋的女婿,这件事就是起因。
袁可立点了点头,肯定了万岁爷的说法。
“天启三年,老奴酋再下令,全部辽东汉民入庄为奴,鞍山、海州、首山、彰义、平顶山、双山、长岛、岫岩、凤城、镇江烽火连天,也正是此时,孙帝师,在辽东辟土三百余里。”朱由检说完看向了孙承宗。
孙承宗天启三年还是蓟辽督师,这件事他是亲历者。
孙承宗也是点头,他对这件事印象非常深刻。
“孙帝师当时上奏,让先帝体恤辽民,才有了董应举去天津买田屯耕之事。孙帝师曾言:虏法愈苛,几无噍类。渡河私归,日不乏人。冰胶之日,有如密雨。”
“诸公,大凌河结冰的那天,依旧有无数辽民渡河,要渡河脱离建奴的统治。”
“若是照这种趋势发展,朕觉得,袁都督所言的五年平辽之策,也不是不可能。”朱由检叹息的说道。
袁崇焕的五年平辽的计划,其实很简单,只要等几年,就以建奴这种统治水平,第一代精兵老去之后,建奴必然自己崩解,到那时,自然是大明予取予夺。
“但是这才几年?前年,黄台吉废了逃人法,反而对任何逃民不予以追究,还大肆鼓励辽民劝亲朋回乡。”
逃人法,是连坐制度的法律,一人逃离辽东,则全家受累。
在鞑清入关之后,逃人法就彻底变成了跑马圈地的残酷法律。
“去年,黄台吉再次下令,令建备御蓄奴最多三人,贝勒府邸蓄奴十人,直接限制了奴仆数量,而今年,黄台吉再推编户别居例,各贝勒府开始除籍,甚至当初抵抗的辽民都开始下山了。”
“若是再将建奴当做蛮夷论,那大明必有自食其果的那一天,所以,朕认为黄台吉的观点是对的。”朱由检将一番话说完。
“谨遵圣诲。”群臣齐声说道。
其实黄台吉一个人是干不了这些事的,这是代善支持,范文程谋划,黄台吉颁布,各大建奴主执行的共同结果。
建奴正在从一个军事劫掠的匪帮,向着一个政权过度。
而大明呢?
正在变得更加稀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