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幡晴美的情况则比较混乱,按她的话说:“家族拥有的神社,三分之一入不敷出。”
这真的很奇怪,天下还有赔钱的庙?
当然有,自古荒村废寺的情况多了去,八幡旗下神社不是这种极端情况,但骨子里差不多,都因为社会经济不稳。
八幡晴美说:“富士山上除了本宫大社,围绕周边还有七家浅间神社,我们旗下只有这八家神社得到政府补充,其余都是自负盈亏,与其他神宫国社不能比。”
带神宫二字的都是皇室神社,国社名义上独立法人,实际上相当于国营神社,这两种都是政府养着。
八幡的这八家之所以能拿到补助,是因为都是德川家康建造的真正古建筑,有四百多年历史,为了旅游业也会补助他们。
然而日本神社实行七十年翻新造替政策,其他神社不但自负盈亏,每隔一段时间就得重建,于是数十年积累可能就没了。
这也是日本人心甘情愿为神社捐献的深层原因,不捐的话也许过段时间就没了。
“终战前只有三百多家浅间神社,战后随着经济腾飞,五十年年间扩张了近四倍,现在弊端都出来了。”
八幡晴美说:“以往我们每年都有几间神社进入翻修,平均工期差不多三年,所以在建神社一直保持在二十多家,这是笔巨大开销。”
除了翻新,这几十年还疯狂买地建社扩张,新建自有资金是有限的,许多神社贷了大量款,经济不景气顿时入不敷出。
如果日本真像专家说的那样陷入长期衰退,对八幡家族打击非常大,一旦战后扩张的神社也进入翻新造替,那么同时几十家神社高基建,资金链会彻底崩溃。
所以八幡晴美接管了家族,操心的事多了,人都累瘦了。
这可题很复杂,苏长青除了能让她身心放松之外,好像也帮不上啥实际的忙。
日本宗教法人是允许外资进入的,再说他那点钱也是杯水车薪。
不过他绝对是最优秀的战略策划师,主意还是可以出的,只不过大多人都听不进去。
菜送来了,两人边吃边聊,晴美前两天说得对,的确是见面谈工作的。
苏长青的看法是日本经济的确难以短期恢复,二十年后恐怕还是目前这样,而人口却没有现在多。
人口少了,信众就少了,神社未来几十年也没发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