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往事

陶春村是个小村落,全村一共二十户人家,但这里的地理位置不错,前有村后有店,行不远处就是首都大道,行脚非常方便,首都的商品在这儿不稀奇,门前的纸灯笼、石狮子,也多是首都买过来的东西。

这小村就像一个驿站,方便南来北往的客人们暂时歇脚。要是有人没钱去首都住旅馆,这里的小肆就可以暂歇,价格也十分合理。

楼天宝抬头看看天色,大约还有半个时辰天就要亮了。

她看向这小村唯一的酒肆,也是唯一的大驿站,发现那店门口的灯笼还亮着,说明店铺还开着门。

于是,她从剑上跃下,进了那酒肆。

大堂里有个值夜的跑堂,此时正披着毯子,靠着柜子打呵欠。

他见有个女子进来,忍不住揉揉眼,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姑娘,这么晚了要住店?”他问。

楼天宝摇头道:“不住店,给我上一壶烫酒,再来两只小菜,一碗面条。我等天亮。”

那跑堂的不会做饭,他就给楼天宝擦了擦凳子桌子,自己去后面叫厨子起来做面条。

楼天宝等了一会儿,跑堂的端着一壶烫酒上来了,还拿了两只小碟。

“厨子问您要什么面,他给您开火。”跑堂的放下两只小碟,碟子里是一盘刚拌上的酸辣土豆丝,以及一碟酸辣木耳。

她看了看小菜:“这两只菜太开胃了,得配一碗白菜炒肉盖浇饭和一碗番茄鸡蛋木耳面。”

跑堂的以为自己听错了:“一碗盖浇饭,还要一碗面?”

楼天宝冲他微微一笑,跑堂的以为自己遇到了妖修,连忙往后厨跑。

就算不是妖修,这女子也绝对不是普通人。

楼天宝开了烫酒的泥封,给自己倒了一碗,坐在窗前,对着天空之中的点点繁星,慢慢喝着。

过了许久,那跑堂的才慢吞吞地端着一碗盖浇饭、一碗面条过来。

放下了东西,他又瞬间动如脱兔,跑得比火烧了屁股还快。

楼天宝也不管他,用手试了试盖浇饭和面条的温度,还好,都是刚做出来的。要是冷了,她就得去后厨把那跑堂的拎过来说他一通。

怕人也不该怕客人!就算怕客人也不能给客人上冷掉的菜饭。

楼天宝当了这么久老板,已经养成习惯了。

饭要先吃,汤面是滚烫的,可以稍微放一放。

这里的盖浇饭味道不错,虽没有天宝楼做得好,但也用了心思,调味极棒。

楼天宝三两口吃掉了米饭,看了看面,抬手拿了一旁的辣椒罐,往里倒了三勺。

这点面对她来说跟开胃菜差不多,后面喝酒吃小菜,不过是闲着无聊动动嘴罢了。

时间对现在的楼天宝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难打发的东西。

等她喝完酒水,天也亮了,她往桌上放了饭钱,便起身出了旅肆。

街上有人开始支早餐摊,楼天宝就走过去等人把摊子摆起来。

她等人也是无聊,不如到处吃吃喝喝,反正现在她怎么吃也不会饱,也不容易饿。

那中年人看她等着,就笑说:“姑娘,这么早出来吃早饭?肚子饿了?”

楼天宝说:“是有点饿。您是卖包子的?”

中年人道:“各色包子,还有抄手、馄饨。”

“那来十个包子,再来一碗抄手、一碗馄饨。”她说。

“好嘞!”中年人没想刚开门就能做生意,笑着对身后的女子说,“阿翠,去拿纸包和纸盒,给这位姑娘全包上。”

楼天宝忙说:“不用,我就在这里吃。”

中年人惊愕地回头:“全部吗?你吃得下?”

楼天宝笑着点点头:“您就做吧。吃不下我再带走。”

她坐下来,那中间人就先给她下了馄饨抄手。

抄手放足辣油花椒,馄饨则是清汤寡水小葱花。

那中年人一边给包子上蒸笼,一边看着楼天宝吃完了抄手,就问:“姑娘,我没见过你,是外地人吧?”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