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后,“专访的录像带呢,去搞一份回来。”
“是。”丘微微等的就是这句话,同时,她心里也抱着万一的希望,如果是报纸替他美化了呢?要知道电视专访,有画面,有语气,有神态,是方方面面的配合。如果只是生硬的背几句台词,哪怕台词写的再好,表达不出来也没用。
吃早点的摊位上,一位大爷看着报纸,一边看一边点头,“为众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有文采,这个高重山也不是个不学无术的混蛋嘛。”
“您说啥呢,他要是家里条件稍微好一丁点,现在早就是大学生了。”坐在对面的年轻人,正端着豆腐脑喝呢,听到这话,放下豆腐脑跟他解释。
“哟,瞧不出来,你还认识他?”
“我不认识,不过我表姑邻居家的儿子,当年跟高重山是高中同学。说他当年成绩很好,高考差不了几分,要不是家里没钱,实在没法复读,第二年肯定能走。”年轻人言之凿凿。
“真的假的?”大爷来了兴趣,有钱人的事,总是显得格外有趣。哪怕事情再无趣,添上名人的标签,也会变得有趣。
“当然是真的,他当年高考落榜,在县城做家具,很多人家里,都有他亲手做的家具。他们都议论呢,说这些家具留到以后,会不会升值。”
大爷压低了声音,明明是聊天,非搞得跟特务接头一样,“不是说他的钱来路不正吗?”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切,反正我们县城的人,都不信。他怎么赚的钱,满县城的人都看在眼里。”年轻人是不信的,高重山可是县城所有年轻人的偶像。
这几年,县城的中年人教育孩子,都拿高重山当例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