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惯了”的谢兰不禁蠢蠢欲动。
遗憾的是,如今的她和肖瑞云都做不到说走就走了,总不能把话都不会说的女儿l丢在肖府,交给隔房的叔叔婶婶照顾罢!要出门的话,怎么都得等女儿l长几岁再说。
别说出府,她如今床都不怎么下呢!于是谢拾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寄来的书信成了谢兰排遣寂寞、见识外界风光人物的渠道。
黄秋娘的遭遇令她心生感触。
谢兰亦为人母,与秋娘很是共情。试想若是有人用如此荒唐的理由对她们母女下手,她自问便是与之同归于都不为过。
“拾哥儿l到底心善,且男女有别,不便掺和太深。”谢兰这般想着颇为遗憾,“要是我也在场,非扇那老太婆几巴掌!”
只能说谢拾对她知之甚深,得知此事的谢兰气愤过后第一反应就是写话本。不能飞到千里之外,与自家堂弟和受害者并肩作战,她只好用笔尽情排解心中的愤怒,现实中扇不了的巴掌,话本子里扇就是了。
反正被拘在房中无事可干,谢兰情绪起伏之间,竟是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喷发出来。
……
除了书信,谢拾还寄来不少文章。肖瑞云第一时间将之与致知社的一众成员分享。
于是,当新一期《致知集》发行,府城读书人惊喜地发现:襄平第一才子回来了!
不仅如此,谢拾的文章火候明显更上一层楼,任谁都能看出他的学问又有长进。如此一来,怎么能不教众人对他愈加推崇?
便是从前心存竞争念头的士子,眼瞧着差距越来越大,不知何时便熄了那颗竞争的心,反倒因着同乡的身份而自豪起来。将来谢拾若为宗师,不也是襄平人的荣耀?
谢拾文章一出,《致知集》销量翻倍。不清楚内情的士子还当是他本人回了襄平。
“什么?谢知归回襄平了!”
谣言一传十,十传百。
没过多久,致知社的文会上,便有不少人不请自来,想要向谢拾请教学问。遗憾的是,他们却未能见到谢拾这个“主角”。
好在致知社早就脱离了起初大猫小猫二两只的状态,在襄平文社中规模堪属一流,一场文会下来,不至于令人失望而归,反正是不少人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与此同时,二桥村里。
身子不复硬朗的谢大有老两口已经渐渐将地里大部分活都交到儿l子儿l媳手中,前阵子一家人收早稻、种晚稻,忙得不可开交,终于闲下来时,谢拾的书信也寄了回来。
今日无风,老两口坐在院子里的柿子树下,沐浴着秋日的阳光,听儿l媳余氏磕磕绊绊给大家读信,信中描绘的种种,令他们的灵魂好似随之飞出了小小的宅院,伴随着那个不着家的孩子一同走上了漫长的游学之路。
末了,谢大有乐呵呵一拍大腿:“还是拾哥儿l有见识,要是当初没跟拾哥儿l一起认字,如今咱们连拾哥儿l的信都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