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景殊和白玉堂听的紧张又刺激,他们之前打听的都只能叫八卦,这才是真正的朝堂辛密。
之前是朝中文臣压着武将打,之后是官家和朝中文臣对打,对吗?
新官家上任三把火,烧他丫的!
俩人越听越激动,继续继续,公孙先生再多讲点,他们俩一定把今天听到的都烂在肚子里,亲爹来了绝不透露。
只要官家有灭夏的心,后勤供应什么的就都不是问题。
车到山前必有路,能走一步算一步。
后世的经验已经说明“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不合理,不知道官家一边攘外一边安内能做成什么样,反正肯定不会比现在更差。
官家放心飞,有事自己背
公孙策:……
他只是想让这俩人不用担心正在西北打仗的武将,但是效果好像好过头了。
他说的是大宋拿下绥州后以绥州为中心布局横山牵制西夏,然后再筹谋出兵灭夏,这俩人是不是只听到了后半句?
年轻人呐,就是这么异想天开。
公孙策收好舆图,不掺和俩小子的畅想,回里间继续处理剩下的文书。
今天加班加点干完就能安心放假过年,早干完早安生,累了一年他得好好休息休息。
不对,他还得去写个改造开封府食堂的章程,干完手里的活儿也安生不了。
行吧,能者多劳,他写就他……他觉得可以换个人写。
外间,白五爷怒气冲冲的过来开开心心的走,他本来想着再去西北一趟,万一有什么事情狄青不方便做,他这个武艺高强的江湖人还能帮帮忙。
现在没事儿了,有官家给西北军当后盾,没有什么事情是西北军的将领不方便做的,大过年的还是留在京城舒坦,他留在京城看热闹就行。
白玉堂开开心心的翻墙离开,看的展昭直摇头。
有门不走非要翻墙,什么破毛病?
他跟着包大人之后就开始走正门,没有必要绝不翻墙,比大内侍卫都规矩,白玉堂想和他比还是不太行。
另一边,苏景殊送走白五爷然后美滋滋的回去继续帮忙处理文书,干完活儿一起吃饭,结果一顿饭过去,改造食堂的计划书莫名其妙就落到他身上了。
公孙策慢条斯理的站起身,“能者多劳,景哥儿有经验,这事儿交给你再合适不过。”
展昭重重点头,“是极是极。”
他们要求不高,按照太学食堂的标准来就行。
开封府的经费比太学多,三院六曹官差衙役临时工加起来几百上千人,民以食为天,改善食堂迫在眉睫。
“计划书倒是好写,但是这事儿还要交给我娘吗?”苏景殊不太确定的问道,让他娘来接手是一种写法,全盘交给开封府又是一种写法,差别还是有一点大的。
展昭兴致勃勃的提意见,“要交给程夫人。程夫人愿意的话,还能让
你家的厨娘来府衙教府衙的厨子做饭。备好了,大臣们那里没动静了。
行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朝臣听话不是坏事儿,希望他们能一直这么听话。
官家不知道的是,朝中宰辅对他这个官家其实很满意。
不怕官家有脾气,就怕官家没脾气。
官家不是内廷长大的富贵皇子,他在宫里生活过,也在民间生活过,对朝堂政事有着他自己的看法见解。
皇帝年轻意气用事没关系,这样才更显出他们这些宰辅之臣的重要性。
如果官家对什么事情都没有自己的看法,朝臣说什么就是什么,那对他们而言才是大麻烦。
他们要做的是有功于社稷的贤臣,而不是独揽权柄的佞臣。
好事成双,朝中暂时平静下来,西北边疆也频频传来捷报。
种谔种将军连下西夏六座城寨,狄青狄大元帅三战三捷攻下兰州,还拿下了屯有大量粮草的龛谷城,打的西夏兵马望风而逃,梁太后扛不住朝中压力不得不亲自派人到阵前求和。
留在西北边城的使节团终于等到出场的机会,一个个摩拳擦掌比西北军都激动。
大宋的将士们奋勇杀敌,他们也得唇枪舌战为国争光。
已经被大宋打下来的地盘别想再要回去,西夏没资格和大宋掰扯自古以来,非要掰扯的话连西夏都是大宋的,他们现在迷途知返放弃国号奉大宋为尊也来得及。
不过这事儿想想也不可能,梁太后以汉人的身份执掌西夏朝堂已经是举步维艰,她要真透露出放弃国号奉大宋为尊的想法,党项人能直接把梁氏一族给灭了。
没法靠嘴皮子灭国,能为大宋多争取点西夏特产也行。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应该是西夏求着不和大宋开战,而不是大宋紧张兮兮的生怕党项骑兵入侵。
风水轮流转,前些年的嚣张都是用接下来的忍气吞声换的,大宋憋屈了那么多年总算能扬眉吐气看对面憋屈,他们不从对方身上撕下一大块肉都对不起将士们在前线那么拼。
党项人在和大宋签订合约之后还动辄南下劫掠,如今的下场都是他们自己作的。
大宋又不是冤大头,没道理被劫掠了还要给强盗找理由,他们要做的是把强盗打死,打不全死至少也得打个半死让他们短时间内不敢再放肆。
使臣们杀气腾腾,这种几乎从来没在文臣身上见过的反应把西北军的将士们都吓了一跳。
谈判开始前他们生怕这些使臣文绉绉的显摆几句听不懂的话然后就要他们把刚打下来的地盘还回去,私底下还商量过万一真的发生那种事情他们该怎么应对。
还地盘是肯定不可能的,大不了就趁夜把使臣全部捆起来,他们从军中挑几个能言善辩还能打的临时充当使臣去和西夏谈判。
万万没想到这次来的文臣和他们以前见过的文臣不一样,他们竟然有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