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前对赵轩杰说的话当真不假。

这画的材料取自罂粟花,画的也还是罂粟花,可不就是要人命的东西吗?

石观音徐徐道:“我虽一介女流,却也对字画略懂一二。这些年在龟兹,曾看过不少西洋画家作画。他们的作品胜在大胆新奇,然太过豪放粗糙,不够端雅精致。而我邦宫廷画师所绘,纵然庄重大气许多,却往往过于规整。看得多了,难免会觉着无聊。”

无花虽不清楚石观音说这些话是想做什么,却还是顺着她的话风道:“母亲说得极是。”

只听石观音又道:“这仙芙长春图,倒是中西合璧得刚刚好。只是不知,无花你这丹青妙手,若是给人画像,是否也能画得如此精妙?”

通常来讲,绘画材料不同,作品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也会不同。

但对于那些敢于创新的艺术家来说,“跨界”一事实属平常,材料和体系从来都不是他们创作的限制条件。不拘泥于条条框框,才是真正的艺术。

那些传统国画的材料,未必不能画出写实的作品,油画的材料也未必不能创作出缥缈写意的国画。

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就实乃合中西而成之大家。

他的画既有工致细腻的笔触,又带了欧洲绘画特有的那种,注重焦点透视、光影明暗、物象写生的特点。其笔下花鸟鱼虫的质感,比之传统供奉宫廷的当朝画师所绘,自是风貌迥然,令人耳目一新。

无花这幅仙芙长春图,也是借鉴了郎世宁那种,将中西画法熔为一炉的画风。

他用的工具材料当然也是传统的纸、绢和毛笔,颜料也算是就地取材,但技法却是在工笔画的基础上,糅合了诸多西画技巧。

石观音到底也是个脱俗之人。她只轻轻巧巧扫了几眼,竟也能看出其中深意。

“多谢母亲谬赞。儿子这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实在不值一提。”

无花听了这话,哪里还能不知道石观音前面说的那是什么意思?她这是在点自己,想让无花给她画像呢。

石观音的嗓音一下子变得说不出的空灵缥缈:“十几年前,世人皆称那孙秀才孙学圃乃当世吴道子。当时我想去找他画像,可他却已经封笔了。关于这点,我一直非常遗憾……”

遗憾什么?你有什么好遗憾的?难道不是你把人家秋灵素毁容,然后间接导致孙秀才被她弄瞎的?

无花内心简直无语,只是他面上却是不敢显露半分。

就见石观音悠悠侧过脸去,看向桌上铜镜中的自己,轻抚着面颊,语带痴迷地喃喃道:“无花,你说,若是一个人生得太美,岂非也算一件杰作?”她的眼神不知何时已带上一丝迷离,仿佛在透过那面镜子寻找着什么。

无花当然不会认为石观音这句话是个疑问句。

事实上,一看见老娘那孤芳自赏的姿态,无花就知道她老毛病又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