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章 番外之二,天真妄想

——掠夺财富、掠夺土地、掠夺奴隶、掠夺女人。圣人可以教会世人尊老爱幼,但无法抹去我们血脉中的掠夺本能。

——当一亩地只能产出半石粮食时……多余的粮食养大的孩子怎么办?畜力省出的人力怎么办?

——唯有战争。战败了,多余的人力就能在战场上消耗掉;战胜了,抢夺来的土地就可以养活多出来的人。

仙幕结束后,荀子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思考仙幕中八岁的嬴舜华对扶苏说的话。

话很直白,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直白,才真正揭露了“礼乐崩坏”背后真正的原因。

是啊,恐怕只有人类失去掠夺的本能,所有人都成为圣人,战争才会真正结束。

否则,互相征伐,互相消耗,只会是永远不会停歇的死循环。

除非……

“只有战争可以结束战争!”

如果有一方诸侯国一统天下,那整个中原大地就只会有一个声音,战争自然就结束了。

而且,没有了互相攻伐的相互消耗,庶民们得以休养生息,君王再横征暴敛,庶民们自己就会反抗,就像仙幕中的秦二世时期那样。

哪怕反抗的结果是战乱,但至少战乱之后会再次迎来和平,而不是像现在这种无休止的不义之战。

荀子越想越多。

哪怕他的很多想法和儒家的部分学说相左,他依旧觉得是对的。

“嬴政!嬴舜华!”荀子用刀笔,在竹简上,重重刻下这两个名字。

显然,无论是用食邑供养楚国的战乱遗孤,还是为了黔首们能吃饱肚子弄出良种,嬴舜华的所作所为都符合一位仁德之君的美好品德。

但嬴政……就像仙幕说的那样,他是活在旧时代的猛虎。

荀子打开书房大门,顾不上担忧询问的弟子,严肃地说:“收拾收拾,我们去秦国。”

就算是猛虎,也是可以被驯服的,更何况那孩子只有六岁。

他不需要把嬴政教导成扶苏那样,只要将来的嬴政能拥有一颗爱民之心,他就愿意倾尽所有,辅佐他一统天下,彻底结束纷扰乱世。

至于辅佐其他诸侯国一统天下……其余六国的贵族,早已经被安逸奢靡的生活腐蚀成了烂肉,哪怕还有几个能人志士,在掌权者拖后腿的情况下,荀子不认为他们能做什么。

况且,如今的大秦,也算是天命所归吧!

不管未来如何,荀子也想往咸阳走一趟。

就算不为了封神,也该为结束几百年的战争做点什么。

和荀子一样想法的能人志士还有很多。

战国,这是一个混乱的年代,却又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年代,这里生活着无数想要为天下黎民做点什么的理想主义者。

就好比农家,他们就在为仙幕说的良种,绞尽脑汁,只是为了让粮食增产,能让更多黎民在被剥削后留下更多糊口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