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讲完了光耀大帝的夺嫡之路……从今天起,我们开始讲光耀帝的封神之路,说说她是如何以凡人之身建立不朽功绩,成为上神的。”】
神迹/仙幕这个开头,瞬间让所有人支棱了起来。
无论光耀帝有多能干,无论秦国将来会变得多强,比起到底如何成仙成神来说,都是无足轻重的小事。
哪怕是嬴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不觉得统一天下会比成仙还重要。
神迹/仙幕开篇说一陵。
哪怕还没说一陵到底是什么,光是那九座以八卦的方阵矗立在繁华城池中的高塔,就足够让没见过世面的祖先们震惊了,更别说还有塔中数不尽的书籍,以及簇拥着塔的学府和繁华城池。
战国,这个战乱不断的时代。
无论多繁华的城池,相比起仙幕中的西安城来说,都像在乡下小城。
如果战国时代的人看西安城是惊讶其繁华,那像秦非子这些老古董,就是震惊到流口水。
看看那络绎不绝的人流;看看那宽阔整洁的街道;看看那宏伟高大的建筑……
比起中秦,秦非子、秦仲、秦庄公等先祖们,觉得自己就是个乞丐。
光耀塔、儒法塔、万术塔、崇武塔……
纳天下学说的九座塔,无一不在展示帝王对学说的重视。
“收纳天下典籍!”只要是个读书人,无一不对那样的场景火热。
光是这一点,光耀帝就绝对是一位能流传千古的明君,只要是个读书人都无法反驳。
【“朕要统一百家的学说,统一天下人的思想,朕的帝国,只允许框架内的灿烂文化生根发芽。”】
帝王说着霸气威严的话,而她也确实付诸行动了。
【“光耀帝把帝国比作一个人,法家是人骨,儒家是外在皮囊,道家是平和的大脑,兵家是守护的武器,墨家是生产的工具,农家是生存的粮食,医家是守护健康的手段,杂家是记录过往的书籍……”】
法家、儒家、道家、兵家、墨家等诸子百家,全都震惊地看着仙幕。
难以想象,诸子百家居然可以这么理解。
“儒皮,法骨,道脑,兵武……”荀子仰望着仙幕,呢喃着仙幕传出的信息,心脏跳动得越来越快。
如果真按照光耀帝的划分,诸子百家或许真的能够互相融合,开创仙幕中那样的盛世。
“记下来了吗?”荀子催促弟子。
仙幕很贴心,同时还放出了光耀帝统一学说时制定的框架,虽然严苛到了苛责的地步,却非常值得借鉴。
“正在记,老师。”荀子的弟子们,全都在奋笔疾书。
荀子这边的情况,同时也在其他地方上演。
好在有点名声的文人身边或多或少都有几个弟子,弟子们完全可以分工合作,化整为零,一人记一部分,速度也很快。
反而是通过镜子看神迹的嬴家老
祖宗们,他们只能自己努力,至于放弃……这个内容看起来真的很重要。
【“‘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知道去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得死。”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到了这里,那么就安葬在这里罢!”
……】
听着光耀帝的《抡预》言论,凡是读过《论语》的人,全都沉默了。